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交谈。曾强 摄□ 曾维香 本报记者 张方金 曹礼芹
日前,乐至县良安镇青龙湾村村民周汉敏感激地说,公安来帮扶后,村里变化太大了,特别是路修好了,牵着失明的妻子走在水泥路上再也不担心绊倒了。前两天自己就卖了土鸡,收入了一千多元,过不了多久,这“穷”根就要被拔了……去年以来,市公安局以“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要求为重点,在住房保障、产业增收、教育和医疗扶贫政策及“五个一”帮扶责任落实等方面着力,按照既要摘“穷帽”,更要拔“穷根”,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科学规划,精准发力
明确“产业就业扶持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目标任务
8月16日至18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吴宗权来到青龙湾村督导扶贫工作。走访贫困户98户,召开座谈会3次,填报调查问卷98份,坚持做到“贫困户村村到场、贫困户户户见面”。
青龙湾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落后,有贫困户98户,贫困人数238人,其中特困户13户,2014年被列入省级连片扶贫村。为了打好青龙湾村的扶贫攻坚战,市公安局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派驻了第一书记,制定了《乐至县良安镇青龙湾村扶贫攻坚战帮扶工作方案》,还多次来到村里,在与镇、村干部群众广泛走访、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村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的原则,编制了路、水、业、房等三年扶贫规划(《良安镇青龙湾村2015—2017年扶贫帮扶规划表》)和年度规划,明确了“产业就业扶持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的目标任务。
突出重点,措施精准
修路、农业产业调整、阵地建设、安全用水等方面正逐一补齐短板
9月8日,在青龙湾村2组,村民伍昌友和家人正在下地基,准备建新房。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在建的新房是D级危房建设项目,仅国家就支持2.6万元,自己可能会出很少的钱就能住上漂亮的新房子了。而和伍昌友情况一样的28户村民将在今年陆续启动D级危房建设,同时还将有5户实行异地搬迁,15户实行地质避险避让搬迁。
自2015年10月以来,市公安局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四个一批”要求,大力实施“五大脱贫工程”,做到“措施精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顺利完成了3.6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实现了2016年春节前通车,打破了无通村公路是制约该村长期不能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还捐资2.45万元,整改入村路口青龙桥(危桥),修建铺筑钢筋砼桥面,在桥两侧加固人行护栏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15年底,全村栽植新品种脆皮核桃树120亩,预计三年后就能挂果产生经济效益。***方面,今年春节期间,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提供帮扶资金1.3万元购买棉被、年货等物品慰问了全村13户特困户,让其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新年,还为全村98户贫困户一次性捐赠1000只土鸡苗,按照最低保底价格18元一斤收购农民养的土鸡,预计可使每户贫困户收入增加约800元。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发挥公安职能优势,投入5000元购买迷彩服、胶鞋、强光手电筒、塑胶警棍等装备物品,组建了10余人的“红袖套”队伍,今年以来,共组织巡逻防控12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该村未发生一起“六类”可预防性案件。在阵地建设方面,投入3万元建设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在保障村民生产用水安全方面,争取到3个村民集中用水工程,届时村民就能吃上自来井水。另外,全村还实施电力升级改造,彻底甩掉“排队用电”的历史。
新闻推荐
陈素清(右一)在招呼客人。□本报记者唐嘉阳在乐至县前进街街口,一个体型微胖、和蔼可亲的老婆婆守着一张方桌,桌子上放着一个装满竹筒肉的铁锅。“陈婆婆,这几天娃娃胃口不好,我想买点竹筒肉帮他开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