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油菜花,整齐成片的果林,蓝顶白墙的养殖场,走进乐至县龙门乡农科村,眼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发展模式,在田间地头闯出了一条循环利用、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小沼气池
带给村民大便利
“啪”的一声响,沼气灶上蓝色火焰升起,不一会儿,菜香弥漫。“我儿子说,家里这个沼气灶火大、做饭快,比他城里头的天然气用起还安逸。”2月24日,农科村村民邓素忠告诉笔者,以前做饭炒菜都是烧柴火,烟尘大,一会儿往灶里添柴加火,一会儿又往锅里添盐加醋,一个人忙不过来,一遇阴雨天还特别呛人。
“自从建了沼气池,每天不仅能做三顿饭,还可以用来烧开水、炖汤,气用都用不完。”邓素忠家虽然没有养牲畜,但只要定期投放一些农作物秸秆到沼气池,一样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用气。
“这个沼气硬是好,我现在都后悔我家这口沼气池做得太小了,有点不够用了。”说起这沼气的好处,正在喂羊的龚兰英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打开了话匣子。龚兰英家是该村的养羊大户,大大小小养了100来头羊。据她介绍,平时她家主要利用羊尿发酵来获取沼气,用沼气来做饭和煮羊饲料。沼液用来给屋后的蔬菜、黑麦草施肥,剩下的羊粪还可以出售。
“种出来的是绿色蔬菜,味道要比一般的好很多,吃着也健康。黑麦草用来养羊,喂出来的羊,肉质好,销路好,利润也更高。”龚兰英说,等资金充裕了,她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变废为宝 肥水流入乡亲田
依托沼气的优势,以沼带畜、以畜促沼、沼液浇地、沼渣肥田,小小沼气池,成了生态循环中的关键。
“一年前,由于处理方法不科学,养殖场排出的粪便多、气味重,周边的村民意见大得很。”乐至县圣美园养猪场负责人蒋雪莲介绍,现在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实现了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猪粪经处理可用来为种植基地作基肥,产生的沼气可用作发电和生活用气,沼液经过处理排到周边沼液池储存,可用作周边蔬菜、粮食和花卉树木基地的灌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既增加经济效益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猪粪是很好的有机肥,用来种植药材好得很,土地不会板结,药材长得好,比用化肥强多了。”说话的人是乐至县大佛镇钓鱼沟村的药材种植大户邓修禄,他经常到圣美园养猪场拉猪粪。粪便从“累赘”变成了“宝贝”,还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生态循环农业所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王建军是养猪场附近的村民,他家种了几亩地,平常都用养猪场的沼液施肥。“这个沼液肥得很,用来做追肥浇地好得很,少用化肥,一年能省不少钱。”王建军乐呵呵地说,由于使用的是有机肥,土地更肥壮了,种出的蔬菜和粮食也更环保了。
据介绍,从圣美园养猪场沼气池排出的沼液,被输送到附近18个沼液池,一条条管道通向田间地头,让肥水流入了乡亲田。
“你看我今年这小麦长得多好,这都是沼液的功劳哦!”望着眼前这大片绿油油的麦苗,王建军美滋滋地说。
新闻推荐
2015年12月以来,资阳市共建成学校食堂快检室21个,快速检测大米、禽畜肉、食用油、蔬菜等共计700余批次,检出牛肉、猪肉水分含量超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大
2015年12月以来,资阳市共建成学校食堂快检室21个,快速检测大米、禽畜肉、食用油、蔬菜等共计700余批次,检出牛肉、猪肉水分含量超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大米新鲜度不合格等近20批次,为学校食品...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