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別家乡,在西藏髙原,守过边疆;在林海雪原,伐过木……几十年四处飘荡,苦中有乐,累中有甜。每每在外,说话时还是一口家乡的口音。朋友劝说,改了吧,你这难听的乡音!
让我改掉乡音,忘记故乡,怎么可能?!不论我走得多远,飞得再髙,也离不开生我养我的故乡。
每次回家,都要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旅途巅波,持续感受离家乡越来越近的甜蜜。汽车驶入家乡乡村公路,远远地,就看见我们乐至县宝林场镇街边那棵一百多年的老黄桷树,那树的枝桠在微风中髙髙飘扬,好像在对我诉说着:“欢迎我们的山里娃凯旋!”
这株老黄桷树,虽然老得只剩下躯干和几处腋芽,可人们依旧对它有种依恋的感觉,每每赶场,老远就看到它,心里就踏实许多。这棵老黄桷树,无论雨水丰沛,还是连年干旱,它都保持着一种向上的精神,给人以希望,让人们有了一种生活信念,面对富与贫,有了从容淡定、不浮不躁的心境。
逐渐进入中年,我对故乡的思忆越来越浓郁,而毎一次忆及,首先进入思绪的总是宝林场镇上那棵老黄桷树。如果没有它的支撑,整个记忆就很难展开,就只剩下一团化不开的乡愁,以致忧郁无眠。
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读到了一篇名为《树诔》的散文,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作者写他在一次回家探亲时,发现村口一棵老绒花树被人砍了,突然就生出一种莫名的忧伤,觉得砍掉的不仅仅是一棵生物意义上的树,而是砍断了故乡记忆的链条,砍掉了故乡的像征。于是他发出很深的感慨,认为这棵老树是他的一个亲人,是亲情的一部分;这样一个连着他根脉的亲人失去了,故乡的梦也就残损了,故乡也就不成其为故乡了。
从现在看来,人不到一定的年龄,便不知道家乡土地上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真正含义。人生渐老,方知是非、深浅、痛痒……这是从岁月深处流淌出来的道理。
在我的眼里,故乡不仅是生养休憩之地,还关乎心灵,是人的精神家园。
故乡无言。在外地生活久了,再回望故乡,我真切地感受到,故乡的意义、故乡的伦理对我们的人格形成和人生走向,产生了绵长而深刻的影响。
以前种庄稼,我偷懒不下地,嫌天不下雨。母亲教育我说:“下不下雨,是老天的事;撒不撒种,是人的事。命运如何?在天;尽不尽本分,在人。只要人尽了本分,不管结局如何,问心无愧就行了。常说的天地良心,就是这个意思。”
母亲的话很淳朴,后来的事实让我感到,这种“本分之说”的确有它的动人之处。干旱之时,如果不下种子,即便有后来的漫天甘霖,也不会长出庄稼来;一如绝望中如果不心存希望,也就只剩下虚妄了。
回想过往的林林总总,我不禁感到,故乡的伟大在于它的土壤。故土上不仅能生长出足以让人活命的稻谷、黄豆、玉米和红苕,而且修炼出了足以抗拒外界诱惑而不迷失自我的大地道德。
每年春节,我都要回家和亲友们一起,用家乡话聊家常,亲友们的乡音中有最淳朴的道理。这个世界虽然已经全球化了,但开放的前提,恰恰是对心灵圣地的坚守与回归。四海弦歌息止时,游子心中会油然升起一声深情的呼唤:哦,乡音不改,故土永在!
新闻推荐
项目部分设施已到位。□刘孝军本报记者黄建伟“已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了一期项目总工程量的80%,正在进行附属配套设施建设,有望今年5月实现试投产。”近日,记者从四川外交家酒业有限公司...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