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乐至县获悉,该县现有43个贫困村、2.3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该县将使足“绣花”功,力争到今年底,实现22个贫困村退出、12160名贫困人口脱贫。
挂图作战
扶贫项目步入“快车道”
“我没事就到工地上去帮忙,盼着能早点住上新房子!”看着飞速旋转的搅拌机、卖力劳作的工人们,站在自家新房工地前的大佛镇东禅寺村的陈思安大爷兴奋地说。
这只是乐至加快推进贫困村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易地搬迁工程6月底前完成住房主体建设,9月底前完成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该县使足了“绣花”功夫,制定了《乐至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工程作战图》和《乐至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作战图》,实行倒排目标任务、挂图作战,针对问题,逐项梳理解决,严把时间进度,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进度,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目前,337户856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面开工,1251户D级危房改造项目正逐步实施。
下一步,该县将严格进行面积控制、造价控制、质量控制,统筹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共服务配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群众既住得安全又生活便利。目前,18个村卫生室和22个文化室已全部开工建设,72公里通村通社水泥路和19.4公里生产作业道建设已全面铺开,3处大型集中供水站和10000余米延伸自来水管网建设正加快推进。
产业支撑
力助群众拔“穷根”
在做好安全住房、道路建设的同时,乐至特别注重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
据悉,该县指导帮扶贫困村科学规划编制扶贫产业,明确发展方向,把致富一方百姓作为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发展行动。目前,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色产业初现成效,已规划建立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水稻)示范片2万亩,栽植梨、脆红李、核桃等果木4385亩,规划发展稻渔综合种养620亩,种植半夏、瓜蒌等中药材528亩……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积极性,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该县还加大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等农村人才在贫困地区创业兴业,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
同时,该县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组织农业专家对驻村农技员、乡镇农技站长等进行业务培训。截至3月底,该县农技人员进村指导1797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28次,培训贫困农户5216人次。
宣传引领
为脱贫增添“内动力”
“想要脱贫致富,光等着国家扶持可不行,关键还要靠自己。”来自凉水乡金光村的刘明坤在参加“大讲堂”活动后坚定地说。刘明坤以前在外打工,后因工伤致残成了残疾人,意志变得消沉,没有多少积蓄的他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不仅要扶,更要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坚定群众脱贫信心。该村第一书记陈卓说,在政府的带动下,自力更生,破除等靠要思想才能真正脱贫、长久脱贫。刘明坤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驻村干部的鼓励帮扶下,刘明坤不等不靠,如今家里已养起了羊,还盖上了新房。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动力,该县在宣传教育上下足了功夫: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利用脱贫攻坚大讲堂和农民夜校学习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激发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干劲和决心,拔掉思想“穷根”;坚持正向激励,探索出台帮扶政策和贫困群众参与挂钩的办法,扩大贫困群众在扶贫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形成有劳有得、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正面导向;培育文明新风,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养成良好习惯。
张虎 王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汤斌
新闻推荐
深入基层转作风真抓实干促发展——乐至深入开展“三下基层”活动
□李通金李远雄把方针政策宣讲到位,把调查研究落实到位,把群众意见征集到位,把良好形象树立到位……今年4月以来,乐至县创新开展“三下基层转作风、三进三帮促发展”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全...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