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瓜蒌地里水泥桩林立,铁丝在水泥桩上像蛛网一样铺开,瓜蒌藤攀附在铁丝网上肆意地享受着“阳光浴”。
水田里密密麻麻的荷叶铺满田间,行走在田埂上,淡淡的清香飘进鼻孔,让人心旷神怡。
村里崭新的民房随处可见,硬化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
这是5月25日记者在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看到的新村新景象。乐阳桥村位于雁江区、安岳县和乐至县交界的地方,作为乐至县偏远乡村之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脱贫攻坚,贫困户脱贫了,村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4月,驻村干部黄杨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
做好“管家婆”
心里有本明细账
黄杨,90后的年轻驻村干部,作为一名警校毕业生,他用军人的品质严格要求自己把驻村工作干在实处。他与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分工合作,他选择当好全村的“管家婆”,把全村的民生事业写在本上、抓在手上、记在心里,用年轻人的闯劲和干劲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了村民的点赞。
2016年7月,乐阳桥村10组贫困户冷定义家房屋突然失火。独居的老人看着火势蔓延无比痛心却又显得无能为力,四间房屋在老人眼前化为了灰烬。黄杨第一时间为老人送去了米、面和肉等生活必需品,并积极协调各方帮助老人重建新房,把老人灾后的生活照顾得面面俱到。冷定义告诉记者,当时的大火把他人都烧懵了,要不是镇村干部的帮助,以后的生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熊德贵住房条件差,四面漏风急需改善;王长桂丧失劳动力,生活困难;贺云勤劳肯干,缺少项目支持和启动资金……”在黄杨的心里有本“账本”,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特别是贫困户的情况他都烂熟于胸,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家庭现状他都可以一一道来,真正把百姓的疾苦装进了心里。黄杨说,他是从农村出来的,村里的贫困户就像自己家里的长辈一样,他们有困难去帮助他们那是义不容辞的。
做好“合伙人”
助村民致富奔小康
在乐阳桥村7组贫困户陈强的家里,养猪的猪圈已经修到了院坝的边缘,他家通过扶贫项目,养猪的规模已经从以前的几头发展到了30多头。记者了解到,陈强除了养猪,地里还种了4亩多柠檬,到年底还会再种6亩左右,他计划把柠檬地圈起来搞林下养殖。
陈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家仅靠卖猪就赚了5万多块钱,脱贫路上陈强充满了信心。他说,现在政策好,有什么困难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口信干部就来解决了,给了他发展的信心。
在乐阳桥村,像陈强一样尝到政策甜头的不在少数,快60岁的4组村民罗敏素不但把自家的田土种得好好的,她每年在村里打工还能挣将近一万元。乐阳桥村种植瓜蒌180亩,种植莲藕160亩,种植良种桑树80亩,养殖小龙虾18亩,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群众就近务工问题,让他们的生活有一个长效的保障。
“喂到五六十斤再卖,小了卖不划算……”在5组贫困户杨宗源家里,黄杨正在给老人讲买卖猪仔的事情。为帮助杨宗源发展好生猪养殖,黄杨每周都会去他家里至少走访一次,帮助他解决养殖和销售过程中的困惑。
黄杨作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合伙人”,村里产业兴盛他付出了不少辛勤和汗水。每天通过广播对种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每周至少走访一户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政策宣讲,让群众对党的政策知根知底。先后组织了“致富大讲堂”和“脱贫奔小康联谊会”等活动30多次,让群众物质脱贫的同时达到思想脱贫,从根源上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孝军记者黄建伟)5月25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5月24日上午,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在北京举行,乐至县的彭顺凤家庭当选全国“最美家庭”,是资阳市此次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据了解...
乐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