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中藏天地,雅赏三国季。“2017三国季”遗产主题月中推出的又一特色展览,“谢无量书法作品展”正在位于成都武侯祠西区荐馨殿广场的武侯祠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开放时间为10∶00至17∶00,免费向观众开放。
历时两载 诚意之展
为充分发挥历史文物藏品的精神文化价值,2015年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三家单位的负责人,在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曾来德的支持下,萌生了共同举办谢无量书法作品展览的想法。经过漫长的作品征集、遴选工作,经何应辉、魏学峰、刘奇晋和陈贵勇等多位权威专家对三百多幅候选作品的仔细论证、反复斟酌、审阅,凭借数百位文博工作人员及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谢无量书法作品展”最终展出。
本次展览展出了60余幅谢无量各个时期、各个类型的代表书法作品,其中不乏先生自己创作的诗文作品。“曾登落雁,又到骑驴,一芥子中藏大千世界;画里齐眉,云端携手,太华峰头作重九归来”。一幅《谢无量赠张大千行书五言对联》,词意生动,下笔自然,十分动人。展品中有一幅谢无量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自一位民间藏家,保存完好,也堪称是谢无量比较难得一见的精品。
一代大家 字见风骨
1884年6月,谢无量出生在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的四川乐至,原名谢蒙,后易名谢沉,字无量。1901年他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谢无量是一位博古通今、著述甚丰的大学者、大诗人和大书法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诸多领域的建树显得更加重要和珍贵。先生从不以书家自居,初亦不以书家名,但坊间多重其笔力挺拔,稚拙超逸。于右任曾说:“(无量书法)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我自愧弗如。”
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推荐
□刘孝军一双严重变形的手,娴熟地拿着注射器,动作利落地给猪崽注射着疫苗。日前,笔者走进乐至县良安镇红沙村,见到了正在猪舍里忙个不停的残疾小伙邓海林。6年前,一场意外导致他双手残疾,家庭离散,人生...
乐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乐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