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星 文/图
7月10日,资阳市精神病院住宿楼里,一排穿着病号服的人坐在椅子上等着理发,张安(化名)熟练地为病友修整头发。张安曾是重度精神病患者,如今通过医院治疗,已成为了该院的一名理发工人。
10多年前,张安进入精神病院后,一栋红砖砌成的5层住院大楼成为他当时的住所。“张安当时住三楼,最开始进来的时候和其他病人一样也是不配合治疗。”在医院任职几十年的医生王明月回忆说。
为了让张安等人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在福彩公益金支持下,医院利用空地建起了工娱基地,开展乒乓球、广播体操、篮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减少和延缓体能、意志的衰退。同时,开展唱歌、舞蹈、刺绣、书法等活动,延缓情感衰退。
随着张安病情的好转,医院逐渐让张安离开封闭治疗区,开始了半封闭治疗。那时,张安每天都会帮助院里打扫卫生。后来,医院租用附近农民闲置土地近80余亩,建立劳动康复基地,包括种植场和养殖场。张安被安排到养猪场进行劳动康复。“我发现张安很聪明,半年时间不仅学会了养猪,还学会给猪看病。”资阳市精神病院康复中心负责人说。
后来,张安又学习了理发,还成为了医院理发组组长。他每月理发可获近500元补助,除了周六和病友聚餐花点外,其余都留着给孩子做生活费了。“去年给儿子攒了2000元。”张安笑道。
经过治疗,像这样不再给家里带来负担,进而“反哺”家里的病人,在资阳市精神病院已不只张安一人了。
【采访手记】
探索精神病人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为了防治精神病人肇事,很多贫困精神病人家庭,通过“关锁”来控制精神病人,或遗弃精神病人。资阳市精神病院日均在院精神病人多达1000人,其中85%是贫困家庭的精神病人,通过把医疗与康复、收养与就业、劳动与自信、康复与自立有机结合起来,为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探索了经验。
【项目介绍】
为了给病员提供优质、舒适的就医环境,资阳市精神病院实施了住院部改建工程。工程得到了福利彩票公益金的鼎力相助,连续3年受资助170万元,占项目投资300万元的大部分。医院重新布局了诊疗科室,使就医流程合理、科学、便捷。改建了层流手术室、新建了ICU重症监护室、建立了病房中央供氧系统、新增住院病床50张。
新闻推荐
资阳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建立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本报讯(记者刘宏顺)“有些政协委员只认为这个身份是一种政治荣誉,却从不履行职责,对这些政协委员必须劝退、清除。”12月13日,记者从资阳市政协了解到,为进一...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