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资阳人都有挥之不去的“临江寺”情结。红色圆形纸筒包装、入口化渣的豆瓣……让人念念不忘。始创于1738年的“临江寺”产品,是资阳最著名的地方特产。
1729年,江西籍人士聂志兴入川在临江与简阳一带贩卖豆瓣、酱油,养家糊口。偶然听到唐代古井“神水”传说后,聂志兴就计划买下古井地盘,用“神水”自酿豆瓣、酱油。1737年,经多方打听寻找,聂志兴终于找到古井所在地,将其买下。此时恰逢乾隆御厨陈兴友告老还乡,聂志兴便携子聂守荣登门向陈兴友求教,陈兴友感其诚意,遂将宫廷八宝豆瓣的制作秘方传与聂守荣,并帮助聂守荣兴办酱园。1738年,临江寺第一家酱园“义兴荣”诞生。“义兴荣”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产品逐渐走红,一时成为成渝古道驰名的土特产。“义兴荣”的兴盛,使临江寺附近酱园逐渐增多。临江寺先后出现了朱国才的“国泰长酱园”、朱必柏“柏记国泰新”等大大小小数十家酱园,临江寺的豆瓣也愈发著名。不少老资阳人回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资阳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要道,临江寺豆瓣依然引来南来北往的客人争相购买。
现在的临江寺豆瓣已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了50多个品种,180多种规格,畅销国内,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还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成为资阳重要的商业资源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段玉清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现瑞李龙俊李淼新时期的改革涉及面更广,调整利益格局更加艰难,必须准确把握改革的规律和特点。全会强调,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解放思想与扎实稳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深化认...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