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成都交警五分局民警罗军在二号桥头路口执勤。
民警罗军。
1995年从职高的交管专业毕业,罗军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交警。现年39岁的他在交警岗位已经工作了近20年,在一线站过路口,在内勤做过勤务考核员,现在他是成都市交警五分局三大队的副教导员。
20年如一日坚持在交警队伍,这种“专一”在当今追求变化的年轻人看来也许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在罗军看来,这份工作充满了变化与挑战,必须要动脑筋且付出极大的耐力才能干好。“这就像锄地一样,看似每天重复单调,但是要结出好果子还需下大功夫。功夫到了,老百姓自然能看到你的成果。”罗军说,“是金子总要发光。”
>>缓堵美食街
摸底周边车位 “消化”食客车辆
一环路东三段附近有全成都有名的美食一条街——祥和里,这条600多米长、9米宽的街道,聚集了数十家餐饮美食,驱车前去的“吃货”更是络绎不绝,巨大的车流量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罗军接到了附近居民的反映。“中饭和晚饭这两个饭点儿最堵,街道两旁都停满了食客的车,其他车子根本没法过。”罗军说,接到居民反映后,分队最近一个月开始花大力气整治这条美食街,让其恢复干净和畅通。
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罗军“软硬兼施”。通过设置禁止停车牌,每日进行巡逻等“硬”手段进行整治。此外,他还采用“软”手段,挨家挨户进入美食商铺宣传街道整治计划,与商家共同商量食客停车的对策。
不仅如此,他还联系附近社区和商厦摸底调查车位使用情况,利用这些车位“临时消化”小吃街的食客车辆。“光是告诉食客禁止在街道停车是不够的,还要告诉他们该往哪里停,这样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在罗军看来,疏导比明令禁止更有效。
8月25日记者跟随罗军来到祥和里,这条美食街已近饭点儿生意红火,但是街面清爽秩序井然。“这下子‘吃货\’再也不用担心进不来了。”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罗军很满意。
>>指导新同事
让“闷生”协警变成执法能手
除了执法管理外,作为副教导员的罗军也分管人才队伍的建设,他常常与交警和协警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中,有个19岁的协警让罗军印象深刻。
这名协警来自四川资阳某农村,或许是家庭困难的缘故,这个小伙进到分局从不说话,不管是队友还是执法对象,于是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闷生”。罗军知道后,不管是吃饭还是其他活动,都有意叫上这小伙跟自己一起,平日里也让大家跟他多接触。渐渐地,这个小伙与大家有了一些共同语言,也愿意跟大家摆龙门阵了。当小伙向罗军提出家里农忙需要回家“打谷子”时,罗军一口答应并考虑召集几位有空的同事和小伙一道回家帮忙。
“内向的娃娃往往自尊心强,这就需要跟他多交流,打开心门。”罗军很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改变,小伙子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越来越得心应手。两年后这小伙已经成为队伍里的执法“能手”,比如处理电动车装遮阳伞这种“费口舌”的事件一天就要处理5至6起。“他现在很能说,而且让被执法人也心服口服,谁都想不到他之前是个一言不发的‘闷生\’。”
>>抗震救灾
余震不断 他在镇上的路口疏导交通
从业近20年,罗军多次参与自然灾害的救援。除了5·12地震,罗军还参与了虹口泥石流、芦山大地震等的救援。在惨烈的自然灾害面前,罗军深切体会到交警的重要性。“我们要保障救灾路线的畅通,才能确保抗震抢险救灾人员、物资和伤员的顺利运送。”
虽是多次参与救援,“身经百战”的罗军并不掩饰对于灾难的恐惧。“当时芦山地震,我站在镇上的路口疏导交通,街道两边都是两三层的居民楼,余震不断,楼上的窗户哗啦啦地响……”罗军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担心玻璃砸下来,还害怕又发生大地震。不过后来安慰自己,大不了就是在这儿殉职嘛,也算值了。”
>>工作之余
陪妻子一起 去更远的地方看风景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罗军常常跟妻子外出爬山,放松心情。“成都周边的山都被我们爬过了。”罗军说,爬山是一种调剂,自己和妻子都很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常常走到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夫妻俩就拿出茶具和躺椅,沏壶茶、放点禅音乐、躺在椅子上欣赏风景。
罗军说,自己喜欢旅游也是受到妻子的感染。妻子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常常邀约朋友一起外出旅游,一年至少出国4至5次。“她常常半夜起来看亚航的便宜机票,一旦有就马上召集朋友一起买票出去旅游。”罗军说由于自己工作忙碌,目前只陪妻子去过香港、澳门、泰国、印尼等近的地区,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陪妻子去欧洲甚至更远的地方。“毕竟要去过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人文,生活才有新鲜感。”罗军说,“她说她最大的理想是行走天下,我希望能陪她一起。”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张元玲记者李鑫摄影雷远东
【交警定制版】
车内开空调睡觉小心脑缺氧
很多司机喜欢开着空调睡觉,罗军对开空调睡觉的司机们有一些自己的提醒。
“汽车行驶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随着空气的快速对流而降低或消失。但在怠速情况下,即使在室外,如果没有风,一氧化碳就会积聚在汽车周围,时间越长浓度越高。”罗军说,汽车空间狭小,如果车内空气设置在内循环,人体呼吸,导致车内的氧气会越来越少,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高。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人就会出现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罗军提醒,即使在室外,在车内开着空调睡觉,特别是几个人一起时更要当心,应将车窗留一条两三厘米宽的缝隙,且每小时通一次风。
对交警定制版,您还有什么感想和意见?以下全新的4种渠道为您开通:1、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相关微博中留言评论,或私信@华西都市报;2、关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3、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4、进入华西都市网新闻频道(http://news. huaxi100. com/),在相关文章中点击“参与话题”进行讨论。
新闻推荐
华西城市读本讯(记者罗尹)昨日是中秋佳节,不少人选择在团聚后拎上行李,踏上离家的旅途。昨日下午1点过,内江高速公路客运中心迎来了返程客流最高峰。据内江高速公路客运中心站长范栋坤介...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