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杨仕成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王丹张路延采写
肖金成:四川天府新区将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培育的重要新兴经济增长极。它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处重要节点,强力推动成都以及整个四川加快发展。
戴宾:将天府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四川天府新区应成中国新一轮改革“探路者”,探索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成为西部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于代松:四川天府新区获批后将变“单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成渝经济区双核形成巨大发展引擎。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共同发力,将推动成渝经济区接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继全国设立十大国家级新区之后,昨日,四川天府新区成为最新获批的国家级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先行的国家级新区相比,四川天府新区 有 什 么 独 特 之处?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它将担负怎样的使命?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上图)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四川天府新区获批进入“国家队”,幕后最大动力来自国家战略新蓝图部署。四川天府新区“升级”,使11个国家级新区中位于西部的数量达到5个,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这一决策,显示了国家对西部发展及开放的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将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培育的重要新兴经济增长极。它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将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处重要节点,强力推动成都以及整个四川加快发展。
新区重任
带动区域发展 天府新区担起“新经济增长极”
天府新区是全国第11个新区,西部第5个新区。肖金成认为,国家审批天府新区意在通过天府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就成渝经济区而言,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区域,需要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跨省级行政区的合作区。重庆有两江新区,此次再批天府新区,“双核”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推动成渝经济区整体提升。
今年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已达5个,总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其中,大连金普新区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贵州贵安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西咸新区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而四川天府新区区域范围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所辖7县(市、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国家级新区为何如此密集设立?肖金成说,第一个新区浦东新区成立于1992年,距现在已有20多年了。在20多年里才设立11个国家级新区,是因为今年审批的密度和数量有所增加,频率较快而已。从浦东新区开始,新区优势已体现出来了,“国家队”的选择经过精挑细选,天府新区的功能和作用对四川不可小视。
在全部11个新区中,5个在西部,上海、舟山、大连、青岛、天津、广州南沙6个在沿海。为什么会这样分布?肖金成认为,包括天府新区在内的西部新区有着重要意义,即为了优化国家经济的空间布局,形成多极化协同集聚。以前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所以东部经济要素就集聚得非常快,而西部的积聚能力则较低,那怎么办?当然就需要扶持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极是培育出来的,既然是培育的,当然可以选择西部。培育增长极关键是有足够投入,新区作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一定要给它提供条件,没有条件就吸引不了产业。
新区战略
赋予不同定位 国家级新区覆盖全国各大地区
已获批的11个国家级新区可谓“群星闪耀”。肖金成说,这和国家的总体战略安排有关。“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目前已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肖金成说,国家级新区的规划设立实质上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天府新区的国家定位,便是“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同时,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
新设的5个国家级新区,分别被赋予了不同定位。
大连金普新区填补东北地区的空白,天府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属于西部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属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大连金普新区是东北三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国务院在批复中提出,要将该新区“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出“要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西咸新区要“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贵安新区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肖金成说,再加上此前6个新区,国家级新区已基本实现对全国主要的各大地区的覆盖。
新区作用
优化城市布局 新区将成为大都市反磁力中心
该如何定位新区的角色,新区将承载什么功能?肖金成认为,新区是相对于老区而言的。比如浦东新区,老区就是浦西,新区是一个城市新的发展区。新区首先是一个规划区。很多人提出质疑:规划区比原来的城市还大。但这是一个规划范围,不是建设范围,建设范围不需要这么大。在这个规划范围里面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也会有农业区、有生态区,不是说都要搞建设。
第二,应该是新的产业集聚区。既可能是新特区,也可能是新城区,也可能是新的开发区。新区不仅仅发展工业,也要发展服务业,还要发展农业,还要有生态保护。
第三个定位,肖金成认为新区是大都市的反磁力中心。所谓“反磁力中心”就是一定要有吸引力,打造交通更便捷、功能更完善、经济更繁荣、生态更美好的新区。只有这样,企业才愿意去,人才才愿意去,也才能疏解主城区的功能,减轻主城区的压力。比如北京现在仍在“摊大饼”,2004年在给北京做空间布局研究时就提出:北京应该建立新区,变单中心为多中心、组团式,这样才能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解决环境恶化问题,解决人口膨胀问题。
从1992年浦东新区开始,这一政策所取得了什么实际效果?肖金成认为,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产业的聚集。作为产业集聚区,要保证产业聚集,一定是好的投资环境。
第二是产城一体化,过去的经济开发区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但它小而且以工业为主,造成了产城分离。新区规模比较大,二三产业要并重。不能光搞第二产业,还要搞第三产业,形成了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产城融合。
第三就是充分考虑了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事实证明这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上海没有浦东新区,天津没有海滨新区,重庆没有两江新区,那么这三个城市的老城区的压力可能会非常大,经济发展不会这么快,空间布局不会得到这么快的调整。
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
四川天府新区为中国新一轮改革“探路”
成为国家战略新载体的四川天府新区,为何而设?凭何而设?前途如何?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在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表示,四川天府新区应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探路者”,探索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成为西部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代松则认为,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的共同发力,将推动成渝经济区接力其他几个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为何设立?
新一轮改革“探路者”
戴宾认为,四川天府新区将承担中国新一轮改革“探路者”的重任。
“国家在设立‘新区\’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的重任。”他介绍道,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舟山群岛新区则被定位为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陆海统筹发展的先行区。
“设立天府新区有两大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将天府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的改革探索,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于代松说,四川天府新区立足四川,在现代服务业基础、经济体量、城市联动能力等层面上都相对更有优势,能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引导中心,带动西部、特别是西北区域的经济发展。
凭何而设?
消费活力全国领先
于代松说,仅从消费活力数据来看,就能发掘出四川的优势。“以成都为例,消费活力基本可以排在全国前三,这证明成都聚焦了大量外来消费,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80家,居中西部第一。”
同时,四川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西部前列且带动地位渐显,一大批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形成的科教实力,也将为转型升级护航。“四川产业基础良好,成都是西部地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戴宾说,四川初步形成了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
西部地区中心优势
四川处于西部地区中心,成都则是西部地区三个具有跨省域意义的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
“四川具有宜人居住、生活品质等优势,是西北10个省区市潜在的经济中心和消费中心。”戴宾认为,完备的交通设施也是四川一大优势。 成都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五大铁路枢纽之一,也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主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尤其四川实施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以来,成都交通设施发生质的飞跃。
将怎样变?
跃升为经济发展第四极
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天府新区将为四川带来什么?于代松说,成渝经济区将会接力其他几个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过去,成渝经济区中只有一个两江新区,属于‘单腿走路\’”。于代松说,四川天府新区获批后,将变“单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成渝经济区双核形成巨大发展引擎,可能会接力全国先期形成的其他几个经济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第四极。
于代松说,这种可能性是基于新区的“红利”。“四川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后,将释放更多政策优势。同时,它也将承担改革试验区的责任,很多方面都具有灵活、创新的试验性权利,经济发展背景更优良、经济发展形势更顺畅,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助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
戴宾说,四川天府新区的获批,也将进一步提升四川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将使四川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四川的国家战略地位。”他表示,同时也将有力助推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处于核心地位的成都,也将“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进一步提质升位,成为支撑四川国民经济的主体,成为四川参与全国和全球竞争的主体。有利于成都发挥好作为全省首位城市、省会城市的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四川全面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3个维度看新区
四川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在新区获批之际,记者采访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的重要意义。
站在四川看新区:新的发展空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邱建认为,四川当前正值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天府新区的设立,对四川的产业和城市而言,都意味着新的发展空间。
站在成渝看新区:双核共振,动力更强
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成渝经济区属于典型的“双核”。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认为,天府新区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成都这一“核”做得更大更强,实现双核同步共振,而不是一弱一强,这样才有利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站在“两带”看新区:成为西部新兴增长极
四川大学教授邓玲认为,四川天府新区将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将成为带动整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放在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位于两带交汇处的四川天府新区,将有力地促进长江上游的发展。
四川日报记者梁现瑞
新闻推荐
10月11日早上8时许,两名聋哑人在达州市8路公交车上行窃。公交司机及时发现了这一幕,并立即制止两名扒手。后经民警调查得知,两名嫌疑人近期曾多次行窃。司机报警两聋哑人公交车上扒窃10...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