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家”,随着钢轨延伸而前移。2014年11月2日,他们“搬家”到资阳段。
尽管时值深冬,但他们仍然汗流浃背。
为了节约时间、早干完早收工,他们常在铁路上吃午饭。
切割钢轨时流光飞舞。
他们每天“引”着500米一根的钢轨向前延伸,直到成都。
年轻人一有点休息时间,就会摸出手机上网玩玩。
乐观的他们,看到有人拍照,会主动打照呼。新年的第二天,清晨7点半,在成渝铁路客运专线上铺轨道的西昌小伙方泽和30多个工友,从驻地出发,乘机车头前往铺轨工地。与以往不同的是,当天他们连锅碗瓢盆、被褥行囊都带上,随着钢轨向前推进,又一次搬迁驻地。方泽告诉记者,这已是他们自开始铺轨以来的第5次搬“家”了。因为钢轨已铺到简阳站,按惯例,钢轨每向前推进几十公里,他们就会搬一次“家”。每一次“老板”都会提前到前边紧挨铁路的村里,找农户租房。前一次“搬家”是2014年11月2日,钢轨铺到雁江区宝台镇与清水乡交界的石川,他们从资中段搬来,就住在距资阳高铁站约7公里一个村里,下了铁路要再走一里多山路。
他们每天早上7点半出发到工作点,中午由“老板”做好饭菜送到工地上,饭后只短暂休息一下又接着干,完成当天任务就收工,有时候下午5点不到就收工,有时却要忙个通宵,完了机车头又送他们回驻地。
铺轨工们大都是西昌人,也有少数来自云南、湖南等省,虽然口音不同,但彼此已混得烂熟。尽管铁路上的生活、工作周而复始显得无聊,但他们都会给自己找点乐子,喜欢看电视的看电视,喜欢打牌的打牌,年老一点的,就坐在一起说笑话,天上有星星时就数数星星,年轻人大都喜欢各自用手机上网或看电影。
“出门在外,不想家里是不可能的,但是没法。”方泽才30岁挂零,却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且已在铁路上干了十多年,他先后在贵州、河南、新疆等多个省修过铁路。他打开手机上的全家福给记者看,说虽然家就在川内,但一年很难回家一趟。他曾请工友用手机帮忙拍了张照片想传给家人,但效果不好,看不清。资阳站钢轨铺完那天,记者专门给留守资阳站的9个人拍了张合影,并每人送了一张。当拿到照片后,他们都兴奋不已,接下来就是想办法邮回家,让家人看看,报个平安。
本报记者 王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全市安全生产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共同负有领导责任
本报讯(记者王继)2014年12月31日,中共资阳市委办公室、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向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天府新区资阳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印发了《资阳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