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资阳新闻 > 正文

新石器时代 川南就与成都有“走动”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8-16 17:17   https://www.yybnet.net/

向家坝发掘现场。

陶壶

巴蜀符号青铜印章。

柳叶形青铜剑、铜削。

青铜带钩。

青花瓷盏。

青花瓷碗。

2009年6月,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淹没区进行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在位于宜宾市屏山县楼东乡的叫化岩遗址,考古队员发掘了7座房址、10个灰坑、5000余片陶片、若干磨制石器,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将川南地区有实物可考的历史上溯3000年。

2015年8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宜宾市博物院联合举办《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成果展》将免费向公众开放。400余件珍贵文物,有石器、铜器、陶器、瓷器等类型,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

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之一,淹没区涉及四川、云南两省,四川境内的淹没区主要在屏山县,长约93公里,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涉及6个乡镇数百个村庄。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工程始于1991年,是迄今为止四川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基本建设文物保护项目。

2012年10月,向家坝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在一片烟波浩渺的水面之下,史前古人繁衍的痕迹、秦汉时期的乡村聚落、明清富贾云集的街区都在此沉寂。逝者如斯,幸好淹没区地下考古发掘抢救出了3万余件文物和标本、整体迁建了44处有代表性的地面文物,还可以留住乡愁。

唤醒川南文明

4年间,考古队员对向家坝库区20个文物点进行了30次考古发掘,对34个文物点进行了资料提取。其中,让考古人员最兴奋的,莫过于叫化岩遗址的“大发现”——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任刘志岩在向家坝主持了4年考古发掘。2009年6月,考古队员一行在叫化岩遗址勘察地形。起初只发掘到明清时期的文物,并没有预想中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刘志岩有些着急:“这不合常理啊?前期调查的时候,在地面上发现陶片,难道是被江水冲来的?”

考古队员们扩大发掘范围,同时使用洛阳铲仔细钻探,在地下深度1米左右的位置,终于发现一个日用陶器的残片。回忆6年前的情景,刘志岩至今显得很兴奋:“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享受探索未知的过程。”这是个花边口绳纹罐的残片,偏红褐色,做工粗糙,烧制火候大约六七百度,这些特征统统指向新石器时代。

随后,大量陶片、磨制石器陆续出土。考古队员继续深挖到2米,看到一些均匀排列的小洞。这是古人住房的柱洞,柱洞的土色与周围的土色不一致,根据柱洞的分布可以推断当时房子的布局。柱洞旁边的垃圾坑,也是古人曾在此生活的痕迹。

此前,四川大部分地区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川北、川西、川东和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宝墩遗址。唯独川南的自贡、内江、资阳、泸州、乐山、宜宾、眉山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仍为空白,从来没有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和文物,造成这一区域的历史研究出现了断层。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经过对比,叫化岩遗址出土大量陶片的纹饰,与成都平原宝墩遗址和重庆峡江玉溪坪遗址的出土陶片高度相似,可以证明川南在新石器时代就与成都平原有交集。这一发现将对川南地区历史的认识提早了近3000年。

多元文化并存

向家坝水电站淹没区位于金沙江上,自古就属于多民族聚集的区域。4年的考古发掘也证明,此处应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大融合的地方。

2010年5月,李万涛带队在楼东乡田坝村清理石柱地遗址。“一开始,我挖得心虚,只挖到器物,始终挖不到墓葬。”考古队员仔细查看地形,原来石柱地处于一片沙地,墓穴和沙土融到一起,挖掘难度极大。于是,李万涛向同行取经,先划定墓穴大致范围,再用手铲刮面,泼水,抓一把沙土,细细分辨软硬度区别,以此确定墓穴的边界。

直到考古队员们双手生茧长泡,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不仅有新石器、商周、秦汉、明清时期文化层堆积,还有150多座墓葬。石柱地遗址距离金沙江大约20多米,是川南地区发现比较集中的一处墓地。这些墓葬分布很有规律,间隔四五米,墓向顺江或与江垂直,类似现在的公墓。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墓葬形制种类繁多,包括竖穴土坑墓、瓮棺葬、石板墓、砖室墓和石室墓。

而在距离石柱地遗址不远处的骆家沟遗址,考古队员也有重大收获,这个秦汉乡村聚落分为居住区和手工业区,再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场景。在居住区,十几处住房分木骨泥墙、石头垒砌两种形制,开门正对金沙江。在手工业区,出土遗物包括钱币、陶器、生产工具,特别是数以千计的陶网坠最引人关注。为何十几户人家需要用上千枚陶网坠?联想到烧制网坠的陶窑,李万涛大胆推测,当地渔民除了在江边捕鱼,还用陶窑烧造的网坠和周边的聚落交易。这为研究金沙江下游地区汉代的经济形态及贸易线路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在长达两年的发掘过程中,李万涛最深切的感触是“秦汉时期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在同一个墓葬之中,既有用小篆写着吉祥话的汉字印章,又有手、老虎等形状的符号印章,甚至一枚印章上同时出现汉字和符号。“向家坝地处三峡与成都平原交界处,随着先民的迁徙,就有文化交流。”李万涛分析。

文物巧夺天工

向家坝考古工程分为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两部分。地下文物发掘面积共计6万平米,出土文物约3万件,遗址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地面文物保护部分共有清凉寺、禹王宫等44处文物异地搬迁复建,其中42处将在屏山县书楼镇按古城的形制和布局特点复原,2处将在屏山镇复建。

哪些珍贵文物将在本次展览中亮相?7月17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探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前目睹了修复好的数百件文物。“基本都是精品,即将装箱发往宜宾布展。”高大伦介绍,除了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残片,向家坝出土的文物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一些甚至是四川乃至全国首次发现。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比拇指略大的“小杯”,学名铜鍪,是一种从战国直至汉代巴蜀地区特有的炊具。“这个微缩版用作冥器随葬,极有可能是全国最小的铜鍪。”

骆家沟遗址出土的青铜带钩造型五花八门,除了汉人常用的条形带钩,少数民族特色的蛇形、大象形、蝉形带钩也层出不穷。在一个青铜带钩上,骑马的勇士栩栩如生。古人的带钩类似现代的皮带扣,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由此推测,墓主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经济实力。

本次发掘出的20余枚印章也是一大亮点。其中两枚直径约1厘米的青铜巴蜀印章上没有文字,仅雕有类似于星芒和太阳的奇怪符号,究竟是象形文字还是族徽符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而精致的“迷你”青铜器件,四川工匠在2000多年前就能铸出,可谓巧夺天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铸造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兴旺发达。

除了鬼斧神工的青铜器,还有不少陶器、石器精妙绝伦,斑竹林遗址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也将首次亮相,再现汉代雕刻造型艺术之精髓。宜宾博物院蔡永旭副院长手持一个陶酒杯,自豪地介绍:“这个叫化岩遗址出土的陶酒杯,证明了宜宾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进一步夯实了宜宾作为中国酒都的历史地位!”

展陈标新立异

采访期间,正值南派三叔同名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网络剧热播。记者忍不住向考古队员打听:“你们是否看过《盗墓笔记》?考古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惊险刺激、匪夷所思的事情?发掘到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是否要和盗墓贼斗智斗勇?”李万涛幽默回答:“我们最近忙着修复文物、整理资料,没时间追剧。匪夷所思的事情没遇到,惊险刺激的事儿一箩筐,说出来都是泪啊!”

李万涛讲述了一个惊险的故事,至今心有余悸:“我从来没遭遇过盗墓贼,不过,因为讹传挖到宝贝,差点引发群体事件。”2012年的一天,他在墓穴挖到一个鎏金铜璧,像往常一样登记入库。挖掘工人误以为是金疙瘩,以讹传讹,原本直径20公分的铜璧,转眼传成半米长的金器,越来越多的村民赶来围观,直到夜幕降临,还有人群涌来看宝贝,考古队再三解释无效,不得不留下四名壮汉通宵守护库房。

“20年来,首批从事向家坝考古工作的专家、学者已经退休,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知道,国家大量投资、专家花费毕生心血抢救保护的文物到底是什么。”8月11日,在《考古宜宾五千年》新闻通气会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动情地阐述展陈意义。

为了最大化地呈现向家坝文物风貌,本次展览采用多媒体场景复原、互动模拟、三维成像等先进的多媒体展示技术,首创性再现地面文物复建成果。比如模拟了一条120米长的楼东古街,明清老街石板路、两侧小青瓦悬山式屋面、二至四进四合院都清晰可见,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数百年前。

记者从宜宾博物院获悉,为了增强观众参与性,展览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观众不仅可以参与画地层、画遗迹线、拼陶片等数字化互动,还能参与清理遗物、拓片、印章,体验考古乐趣。此外,博物院自主开发的文创产品也令人眼前一亮,仙人骑鹿摆件、钱范、花鸟T恤、写意画帆布包集体卖萌,柳叶剑书笺、巴蜀印章钥匙扣等将向家坝出土文物,带入百姓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宜宾首次引入3D打印技术,文创产品“现做现卖”。

尽管考古发现收获颇丰,但还有不少谜题需要破解。例如,古蜀国人南迁路线经过哪些节点?巴蜀印章上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石柱地遗址的墓穴埋葬着哪些族群?高大伦说:“未来6-8年内还将继续进行研究,邀请全国考古学家共同参与破解这些未解之谜。”

华西都市报记者曾洁摄影陈羽啸

新闻推荐

企业低成本享公共服务 市中区电商入驻率高

市中区电子商务集聚区内的特色展厅昨日下午,参加县域经济工作会的与会人员来到了现场参观的最后一个县区——市中区。作为中心城区,同时也是内江的老城区,今年上半年,市中区紧紧围绕建设内江...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新石器时代 川南就与成都有“走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