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资阳新闻 > 正文

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川文物这样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四川日报 2016-03-03 08:27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再度被提到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的高度。文物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拥有乐山大佛、三星堆等闻名世界的文物瑰宝,如何保护和利用?未来5年,四川将出大招,让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更加生动,也更加惠及你我。

□沈文武 图片由省文物局提供

让文化遗产更靓丽鲜活

2月24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在成都启动前期协商会议。未来川渝石窟石刻有望和甘肃等地石刻一起,形成西南和西北两条石窟展示廊道。

这只是四川保护利用文物的一个缩影。积极推进申遗和大遗址保护管理等工作,是四川文物人未来的主要目标。

申遗步伐更快

“全面提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加快申遗工作步伐”,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省文物局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之外,古蜀文明遗址、藏羌碉楼与村寨、中国白酒老作坊和蜀道(金牛道广元段)等项目,早已纳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然而,世遗自有其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快申遗步伐?

这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步骤:首先要指导项目所在地政府按世遗标准和要求,夯实各项基础性工作。最重要的是,编制保护管理规划,让世遗评选组织看到项目所在地的足够诚意。最近两年,古蜀文明遗址开始冲刺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在敦促地方政府开展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加强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之外,建立遗产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库和有效反应机制,实施全面科学持续的考古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也即将展开。与此同时,蜀道也被省住建厅作为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点项目。如何发掘蜀道的文化内涵、如何鄰选出最有价值的文物点等工作,都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仅仅4个项目申遗还远远不够。串起汉藏文化经济交流的茶马古道、藏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这些具备申遗条件的遗产项目也被赋予了宏伟目标:争取早日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保护利用更灵活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申报世遗主要的目的是保护。正因如此,世遗评选如今要求申报时就必须见保护规划。而新规之前当选的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必须跟上。

未来几年,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将编制完成保护管理规划。世遗的日常维护、抢救性维修、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都将不断加强,以及及时排除重大险情。为防患于未然,还将建成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相对接的遗产地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有机结合,确保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

这些文化遗产,还包括了遍布四川各地的大遗址——古蜀人如何在以宝墩遗址为代表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繁衍生息,如何创造出了灿烂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未来,成都片区大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将让四川人找寻到文化之根;而以罗家坝、城坝遗址为代表的川东北区域大遗址的整体保护展示,将一展四川历史文化的多样和深厚。正在建设中的邛窑遗址公园,还将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达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标准,重新助力地方发展。

重大文保项目更多

未来的四川,川渝石窟等多个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都将科学有序地展开工作,让这些沉淀着深厚历史,却又急需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能够除去病害,“枯木逢春”。

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又意义重大。

川渝石窟及石刻数量庞大、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石窟寺、中国晚期石窟寺的代表。然而文物本体病害严重,亟待抢救保护。3月10日将正式启动的保护专项工作,将较大程度上改善川渝石窟的保护利用状况,也会提升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促进川渝地区文化、社会经济融合发展。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大型交通遗存之一,蜀道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却同样保护堪忧。即将实施的蜀道文物总体保护项目,有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也有文物保护规划和文物本体修缮甚至景观环境保护整治。它们不仅能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更能充分发挥四川蜀道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而唐宋以来汉藏交流的重要商道“茶马古道”,未来也将按照文物损坏的轻重缓急,先期完成一批抢救性、示范性本体修缮技术方案编制并逐步实施。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申遗、重大文物项目保护还是考古,最终目的都是加强文物保护并合理利用,而这一切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话

文物保护和利用应该和谐共赢

传承历史文脉的文物,要保护、延续已成共识。然而文物如何利用?利用会不会破坏文物?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就此作出解答。

问:文物保护和利用矛盾吗?

答:《文物保护法》确定的文物工作方针既有保护为主,同样也提到了合理利用。保护与利用,原本就是文物工作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强调把保护放在首位,是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好文物,就是尊重历史和人类。然而保护为主并非不利用,而是不破坏。利用的关键在于“合理”。不能因利用而损坏文物,不能进行超出文物负荷的掠夺式利用,并且同样要突破单纯经济目的的利用,而是充分发挥其展示历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此外,利用也要有利于保护,比如利用收入中提取文物保护资金,让文物得到更有效保护,二者和谐共赢。

问:四川文物利用如何惠及公众?未来还有哪些期待?

答:四川一直在践行让文化遗产惠及公众——一大批“国保”、“省保”单位抢救保护及展示工程的实施,为公众共享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成都大庙会”“金沙太阳节”等为代表的假日文化旅游精品,极大丰富了群众假日文化生活;84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其保护利用也惠及地方民众。当然,未来我们完全还可以推动更多的各级文保单位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改变“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不利局面;更多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后,也完全能成为地方名片。四川还会进一步推动文博相关产业发展,把文博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文创装点我们的生活。

问:如何进一步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答: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与文物旅游发展完全可以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强化与旅游部门的沟通协作,不断强化对文化旅游活动的指导监督并深入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水平。此外,也将充分挖掘各类博物馆资源,为地方旅游发展助力,尤其红色旅游景区的文物保护会加大力度,为红色旅游发展奠定基础和支撑。

问:博物馆的文物如何最大程度惠及公众?

答:让文物活起来。一是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举办高质量的陈列展览,“让文物讲故事”,使公众享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二是通过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生必需的社会实践课堂。三是深度挖掘文物内涵,研发文博创意产品,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使文物“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让博物馆之“旅”更接地气

目前,四川拥有249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到315万件(套),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未来5年,如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向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博物馆将成中小学生“课堂”

2015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博物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中小学利用博物馆学习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四川多家博物馆立刻展开了试点。今年4月,四川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师资培训即将在成都举行。作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此举旨在推进博物馆更加深入地面向青少年开放。

四川博物院开设了“穿越古代”特色课堂,以馆藏文物为主、课后DIY以及现场导览参观为辅,让学生轻松认识了中华文化和川博文物;金沙遗址博物馆设计的模拟考古体验等五大体验,穿越3000年时空岁月;杜甫草堂的“草堂一课”,探索出以诗歌文化向传统文化辐射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模式;三星堆博物馆,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分别设计教育项目:小学生可以进行面具涂鸦、文物拓片制作;高中生则可模拟考古、文物修复……武侯祠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均基本形成了富有本馆特色的教育项目,并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了基本陈列解说词。参与试点的7家博物馆共设计教育项目29个,展开了160余项活动,编制了11册科普读物,建立了10余种不同方法的青少年参观博物馆长效机制。

成功的尝试显然值得全省推广。在省文物局绘就的蓝图中,未来各博物馆将根据馆藏特点,进一步提升基本陈列,开辟专题陈列,编写适合中小学生参观的解说词,设计适合的讲解方式,制作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料及课外读物。到2020年,全省将建立起内容丰富的教育项目资源库,基本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实现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的文化鉴赏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使博物馆学习成为中小学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馆藏珍品成为“外交使者”

事实上,四川各级各类博物馆的馆藏珍品,海外观众也充满好奇。未来四川将积极推进对外文物交流,让独特的四川文物成为“外交使者”和“国家名片”。

四川文物究竟魅力几何?也许两年前在美国举行的“神秘的古蜀文化”展可以说明。这个展览共展出了120件(套)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精美文物,共吸引了18万人次的观众前往参观。时隔数月,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明利阿波尼斯艺术博物馆主动联系省文物局,希望2018年在美国继续举行“古蜀文明展”。如果此次与美国洽谈成功,“古蜀文明展”将在两年后第3次赴美巡展。

不仅是神秘的古蜀文明,当中国文物走出去之际,更多的四川文物也被频频钦点。2017年将在美国举行的“从王国到王朝展”(暂定名),主要展示中国商周至秦汉阶段中华主体文化,从全国挑选的200多件(套)文物精品,其中四川就有22件(套)文物参展。除了三星堆和金沙文物,被誉为“中国汉代第一车”的资阳出土西汉铜车马也将参展,而这件铜车马是美方策展团队最期待的文物之一。

至于明年3月开始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的“秦汉文明展”,来自四川的14件(套)文物也将亮相。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漆木马,省博汉代画像砖,甘孜州民族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藏黑陶双耳罐等等,这些展品均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多数是首次赴国外展出。它们作为对外文物交流的“使者”,将在海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修复后的绵阳西汉漆木马,还将展示我国与时俱进的文物保护技术。

数字“十二五”

文物家底

文物家底进一步廓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5231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1836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四川平台申报文物数量80万余件(套);现已登录平台藏品总数75万余件(套),全国排位第十一位。普查截至2015年,全省馆藏文物达315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7万件(套),可移动文物总数位居全国前茅。

文物保护

“十二五”期间,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由128处增至230处(居全国第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由578处增至969处。“蜀道”等4处文化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茶马古道等9处大遗址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项目库;4项考古发掘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博物馆

全省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博物馆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博物馆总数达249座。全省拥有馆藏文物315万件(套),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国家一级博物馆7座,居全国第二。9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年接待观众逾27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900余万人次。

拍卖管理

文物拍卖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文物拍卖规模不断扩大。共有15家拍卖企业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拍卖许可证》,共举办各类文物艺术品拍卖会99场,审核各类标的35851件,成交10487件,成交金额68114.6183万元。

新闻推荐

“长安号”首发回程机车用上“资阳造”

本报讯(刘秀珍记者寇敏芳)3月26日上午10时3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首趟“长安号”国际货运回程班列驶入西安港。“长安号”此次从哈萨克斯坦沿“丝绸之路”回到西安,载回了油脂等“洋特产”。值得一提...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川文物这样传承文化根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