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彭永建(右一)。□ 本报记者 杨佳鹭
干净整洁的车间里,身着蓝色工装,手握撬棍的彭永建正与徒弟一起测量柴油机曲轴的轴向间隙,他是四川中车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技能专家。
他技术精湛,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百余项,被誉为“发动机守护神”;他无私奉献,编制的“彭永建工作法”已成为公司技能工人培训的重要教材;他一身荣光,是全国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四川省知识技能型标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南车核心人才……而面对诸多荣誉,彭永建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1983年,彭永建从资阳铁路技校内燃钳工专业毕业后,进入原资阳机车厂二分厂组装试验车间,从事中速机组装和试验工作,这一干就是33年。
“那时,机车柴油机对我来说就是庞然大物。”刚进厂时,他虚心向师傅请教,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一有任务便主动干、抢着干,凭着对技术的渴求,他的技能水平快速提高,很快成了班组和车间的业务骨干,先后被评为高级技师、省级特聘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2007年,广州某公司购买的12V180发电机组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排气冒黑烟及排温高的问题,当地专家无法解决。彭永建临危受命,赶赴实地察看发电机组的运行环境后,发现此发电机组被放在室内,室内温度很高,且无通风装置,他断定这就是引起排气冒黑烟及排温高的原因,便将发电机组室内的门打开后,再起机运行,冒黑烟及排温高的现象就消失了。
“我的眼睛要看、耳朵要听,感觉有异常的时候,还要用手去摸。”他总结的柴油机故障检测方法即“彭永建工作法”,通过眼(观察)、耳(听诊)、手(触摸),对柴油机运行异常、声音异常、温度和振动异常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断,成功解决了12V180柴油机冒黑烟、排气管喷机油,16V240柴油机排气总管发红、机油耗量大等疑难质量问题。他编制的“彭永建工作法”对故障分析准确率达100%,已成为公司技能工人培训的重要教材。
2014年10月,试验台上的一台6L240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转速下降即将停机,彭永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职业敏感性,迅速判断问题根源,并立即采取措施,果断停机,经过拆检单向阀,验证了他的判断,避免了一场重大机破事故的发生。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遇到问题总是能迎刃而解时,他笑了笑:“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用心,任何人都能够办到!”
“要做,就一次把事情做好”
彭永建始终高度关注产品质量,秉持“要做,就一次把事情做好”的工作理念,力求每一道工序、每一件产品达到“零缺陷”的水准。经他手装配和试验的发动机不仅全部优质交付,而且至今仍保持着一次交检合格率100%的记录。
在一次新产品柴油机试验中,工人发现缸头安装座面上有机油渗出。为快速直接地处理这个问题,班组人员将缸头拆下,在泄露部位涂抹密封胶处理后恢复,准备启机验证时,彭永建到班组询问了相关情况后,认为加胶会影响摇臂进油,导致润滑不良,应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他力排众议,坚持将全部缸头拔下,仔细检查问题原因,发现是缸头座面与水套之间渗油,是密封圈沉台太深,胶圈未起到密封作用造成的渗油。通过更换相关零部件,彻底解决了该问题,保证了柴油机的质量。
2011年,以彭永建为核心的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作为公司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带领工作室团队,围绕新产品试制和质量攻关开展工作。由他负责攻关的NY12V280机车柴油机,成功引进吸收消化美国卡特彼勒柴油机技术,升级换代后,其油耗、排放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型发动机首台样机完成性能试验,这将解决我国铁路客货两用及铁路高原内燃机车的动力需求,可出口到国外。
10余年来,他个人及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百余项,被誉为最放心的“发动机守护神”。同时,他坚持“师带徒”,积极主动地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他带的徒弟分别被聘为技师、成为先进和生产骨干。
“彭师就是一个‘数据库\’,深受我们年轻技术员敬佩。”创新工作室助理工程师陈琪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佳鹭)近期资阳市气温持续上升,5日全市最高气温达33.7℃,不少市民大呼热得不要不要的。5日,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今明两天,资阳市将迎来降雨天气。据悉,受冷空气和低值系统影响,预计...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