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明作画。
周俊明画作。
周俊明教学生作画。□实习记者 何柳
“我不会让自己白白地来一趟人生,哪怕是独臂或古稀。用左手也要留下对人生有用的东西,诚心向社会全盘托出自身最后的光和热。”这是76岁的资阳残疾老画家周俊明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
50年前,老人因为工伤失去了右臂,他自立自强,勇挑生活重担;虽只有小学文化,却在书画艺术上崭露头角,并举办个人画展,出书画集……
松有凌云趣
身残志更坚
周俊明1940年生于雁江区中和镇,14岁小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1966年10月9日,是老人人生中最难忘、最阴霾的一天。“那时我在资阳磷肥厂上班,那天车间的传输机出了故障,我去检修排查完故障,收拾好工具准备撤离时,一名工友不知情合拢了电闸。”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电闸合拢后,机器突然飞速运转,我还没回过神来,只听一声巨响,还未来得及抽身的右手硬生生被齐肩拉断。”之后,断肢再接手术未成功,从此周俊明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后因一些因素,拖着独臂的周俊明回到保和镇与妻儿艰难地过日子。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卖过凉水,当过“棒棒军”,干过码头搬运、工地石运、输电安装……“当陷入绝境时,最不能跨越的是人的心志,自己都放弃了的话,人家也帮不了你,那时我只有坚强地面对生活,把日子撑下去。”老人与记者聊道。
面对命运的捉弄,周俊明重振旗鼓,在绝处中重生。改革开放后,他先后在资阳、成都办起工厂,成立公司,生意日益红火。
丹青绘爱心
翰墨写心弦
2002年,为了方便在成都工作的儿女照顾自己和老伴,周俊明老人将家搬到了龙泉驿,年过花甲的他在女儿的鼓励下,进了当地的老年大学,在那里他爱上了书画艺术,“我用左手绘画,困难重重,就连常人看来挤颜料的小事,我都要用牙齿配合才能完成。”老人拿出年轻时的韧劲,每天坚持练习,日积月累,他的绘画书法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品多次应邀参加省、市、区的书画展,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2015年,他还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举办个人书画展3次。
2006年,他在所住小区买了个铺面作为自己的书画室。一天,小区的一位大妈看见正在画室作画的周俊明。“周老师,您的画画得那么好,能不能教教我孙女?”“要得嘛!”正是看似不经意的这段对话,让老人有了第一个学生,也从此开始了他的义务“授徒”生涯。
老人自掏腰包办起了辅导班,教孩子绘画,书画室成了“爱心画室”。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但教孩子绘画,还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梦想。10年里,老人的学生已由原来的几个人扩大到如今的几百人。
“周老师不仅教孩子画画,他坚韧的意志也影响着孩子们。”家长们十分感谢老人所办的爱心画室。面对如此评价,老人谦虚地表示:“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艺术传授给下一代,我感觉非常骄傲。”
记者翻看老人的画作,在他的笔下,无论是风姿卓越的牡丹,清高淡雅的翠竹,还是撒满荒野的无名花草,枯藤都会使人感到一种朴实无华、不屈不挠、积极向上、追求光明的精神,老人在翰墨间抒写着自己的心弦。
白发孜孜叟
不忘原乡情
这几年,周俊明老人先后被评为“四川好人”“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被推荐为“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010年10月,他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2014年1月,被文化部和人民日报联合授予“中国百杰书画家”,2015年9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名家”称号,被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学习之星”。
面对这些荣誉,老人显得很平静。
“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会骄傲地说我是资阳人。”聊到家乡这一话题时,老人打开了话匣子,眼神里流露出的喜悦溢于言表。
聊起家乡的变化,老人如数家珍,高铁开通了,哪里修了新房子,哪里又扩建了……他感叹于这几年家乡的飞速发展,“我不会忘记资阳是我的根,尽管我岁数大了,但如果家乡有什么需要,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回去尽我的义务和责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何柳)4月5日,记者从资阳市汽车客运中心获悉,清明节期间,该客运中心共发送旅客26238人次,受高铁开通等因素的影响,比去年同期减少约3000余人次,自高铁开通3个月以来,成渝高速线路旅客减...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