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前的道路。
修后的道路。□ 本报记者 刘梦娜 实习生 蒋玥
“小娜,我们这条路终于修好了,再也不担心下雨天车子过不了了。”7月21日,家住雁江区松涛镇插花社区的居民打来电话,称位于侯高路与成渝铁路桥交汇处涵洞的道路已被修复,终于不必担心车辆在此发生危险了。
坑洼难行 交通要道遇雨瘫痪
位于松涛镇的侯高路与成渝铁路桥交汇处涵洞的道路,是插花社区、桐子社区、杜家桥村、柏树村通往侯家坪幼儿园、小学、中学、市场、工业园区的交通要道,每日人流量巨大。
不过,道路由于没有硬化,也没有修建排水沟,在暴雨的侵蚀及重车的碾压下逐渐出现大量坑洼,最深处约60厘米,最宽处占去整条道路一大半。加上最近雨水多,积水无法排走,导致整个路面被泥水覆盖,电瓶车、摩托车难以通行,只得从镇政府绕行4、5公里,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
家住附近的村民唐洪回忆,有次下大雨,他开着小轿车从涵洞下经过时,由于积水太高,导致汽车直接熄火,幸亏热心村民帮忙推车,否则轿车堵在路上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临时应急 社区干部连日修路
居民朱先生是送水小工,每天要经过这条路近20次,绕路十分耽误工作,因此7月初他在资阳网上给书记、市长写信,希望能尽快将路修好,方便大家通行。
插花社区负责人介绍,这段坑洼的道路长约60米,由于处于急陡坡,且坑洼多影响通行。7月5日接到群众反映后,社区立即上报镇政府,受到高度重视。镇政府赓即派专人到现场实地查看,当场研究、落实应急处理方案,并于8日启动实施、19日正式完工。
为了尽快完成应急修复,还居民一个安全通畅的道路,插花社区干部连日协助工人施工,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至晚上10点,排放污水、清掏淤泥、填平坑洼、挖建排水沟,临时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
“他们晚上10点过还饿着肚子修路,那些弄得脏兮兮,说实话真的很令人感动。”村民唐洪说。
彻底解决 下月启动道路重建
家住桐子村的蒋代忠对于社区干部加班加点施工也十分感动。不过,他希望道路能够硬化,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对此,雁江区松涛镇党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5月,全镇安全排查就发现了这段道路的隐患,现已被纳入整治对象,预计8月底启动。但考虑到居民反映强烈,因此决定在7月启动过渡期维修,暂时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道路隐患及出行难问题,在上报雁江区治理办后,这条道路已被纳入2016年背街小巷整治中的一般类项目。项目预计8月底前正式启动,年底前完工。届时,整个路面将重新铺设、硬化,排水渠也将重挖。
立即评
知行合一方能务实为民
影响周边居民出行的道路既然已被纳入整治项目的范畴,而且1个月后就要启动实施,或许在有的人看来,松涛镇党委政府和插花社区还要花大力气来临时修复道路,实在是没有必要,大可以一句“即将整治”简单回复,推诿搪塞,应付了事。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积极回应,临时修复道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应该得到群众的点赞。
同时,从7月5日接到群众反映到迅速调研制定方案,再到最终修复好道路,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其行动可谓雷厉风行。而且社区干部亲自上阵,泥泞中冲锋在前,执行可谓丝毫不打折扣,更是值得大家称道。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松涛镇党委政府和插花社区处理群众合理诉求的方式,无疑是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典范。他们以严修为实的态度,以关键在做的决心,在学的基础和做的关键这一辩证关系中,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精髓,彰显出资阳市党员干部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勇于作为的良好精神面貌。
新闻推荐
市民发现的“蓝尾蜥蜴”。“这里发现了一条蓝尾巴条纹蜥蜴,好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准备上交给国家。”25日中午1点左右,市民杨先生爆料称,他在雁江城东新区迎宾大道附近捉到了一只“认不到...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