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娇子大道,环卫工人卢寿荣在车道捡拾垃圾,因肇事司机酒驾命丧车轮。
2013年,体育馆附近,环卫工人任根容在车道上捡拾垃圾被车辆撞致重伤,医治无效死亡。
2014年,松涛路,环卫工人王存容在车道上作业被车辆撞致重伤。
2017年,沱江新城,环卫工人孙碧容在道路上捡拾白色垃圾被电瓶车撞伤,医治无效死亡……
从2008年至今,市环卫处登记在册的这类伤亡事件有近30起,实实在在地为人们敲响了维护道路文明的警钟。
镜头
车流中“白色”飞扬 橙光闪动还道路洁净
3月14日早高峰时段,环卫工人孙章莉在雁城苌弘广场附近路段清扫垃圾。往来车辆密集,不时有白色塑胶袋、餐巾纸从车窗飘出。孙章莉一边密切注意着垃圾的落点,一边着急地观察红绿灯和过往车辆的车速。红灯亮起,她飞快跑至垃圾落点进行清扫;黄灯闪烁,她又小跑着回到人行道耐心等待;绿灯亮起,车辆行驶过程中带起的风,把鼓囊囊的白色塑料袋吹得老高。她眼看着计划好的清扫线路又一次被迫更改。
为了保证路面的清洁,她像一道橙色的光,配合着交通灯红黄绿不断变幻,有节奏地闪现在密集的车流之中。
孙章莉无奈地对记者说:“那些口袋大多是装了早餐的,有的车主嫌油腻,趁等红灯的时候,就会往窗外丢。”烟头、塑料袋、纸巾、果皮,这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道路中央的垃圾被一次又一次收集起来。却鲜有人想起:环卫工人每一次冲进车流,都在经历一次危险,一次生与死的挑战。
车主 车里应该配置垃圾筐
车窗抛物,是一个轻松的动作,也是抛弃环境、抛弃文明的表现。“偶尔会看见摇窗户丢垃圾的。”一位邓姓司机告诉记者,当问及自己会不会向车窗外抛撒垃圾时,他肯定地摇摇头。“车里都应该配备垃圾箱,不能往窗外丢。”
为了环卫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为了保持城市的洁净,邓先生希望有更多司机和乘客摒弃车窗抛物的陋习,珍视环卫工人的生命安全。
环卫处 取证难 处罚难 道路文明靠自觉
面对血淋淋的教训,市环卫处督查队队长余波告诉记者,历年的环卫工人马路伤亡事件都与车窗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为了在维护城市清洁面貌的同时保护环卫工人的生命安全,资阳市环卫处专门成立督查队,在每一次会议中反复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定期对新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要求工人在作业时,仔细观察车速和交通信号灯,在等待车辆通过之后(或车辆静止时),再到垃圾落点快速捡拾。近年来,市环卫处也不时与交警展开联谊互动,邀请交警开展安全大课堂活动,观看警示片,逐步提升环卫工人的自我安全意识。
编后:
车窗抛物丢掉的不仅是垃圾,更是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和修养。
我们一直都提倡文明驾驶,文明驾驶不仅仅是道路上不加塞、不抢道、不开斗气车、礼让行人,不向车窗外抛弃物品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面对发生如此之多的环卫工被撞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你的随意一抛,丢下的不仅是垃圾,也许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因为环卫工到道路中间扫垃圾,就面临了车来车往的风险。大路上多了一件垃圾,就多了一个安全隐患。谁能保证在那些因清扫垃圾而导致的环卫工伤亡事件中,就没有你丢下的垃圾。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驾驶者还是乘车者,都应该增强文明出行的理念,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将影响到他人,甚至影响到生命,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新闻推荐
活动,纪念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市公安局民警向消费者和商家发放宣传资料。 曾强摄
3月15日,资阳市举行《网络诚信消费无忧》主题活动,纪念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市公安局民警向消费者和商家发放宣传资料。曾强摄...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