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资阳新闻 > 正文

把每一班岗都站成一道风景

来源:资阳日报 2017-04-19 10:15   https://www.yybnet.net/
邓乐武旧照。□ 冯晓琴 本报记者 范宇

“长征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邓乐武将几十个荣誉证书锁进柜子里,闲暇时拿出来掸掸上面的灰尘。这些证书记录着他在信用社的成长,串联起来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剧,饱含着深情与牵挂。37年如一日,撸袖挽裤脚,深入田间头,邓乐武誓做支农的“扛旗人”,往事历历在目,漫长的岁月宛若眼前。

信用社是邓乐武一辈子的家,他把每一班岗都站成了一道风景。本已过上了退休生活的他,仍然没有办法闲下来,2016年7月,他又被返聘回单位——资阳农商银行(筹)办公室,风风火火的“邓三爷”又“活”过来了。

捍卫声誉的“广播员”

“社员同志们,早上好……”天才蒙蒙亮,广播里就传来了浑厚嘹亮的广播声,安静的村庄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邓乐武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1992年,邓乐武到资阳县回龙信用社任主任。当时,该信用社存款只有900多万,不良贷款多,陷入全面亏损。邓乐武人生地不熟,不知该怎么办。

而当时的“老大哥”基金会会长由农经站站长担任,营业场所更是位于老百姓出行的必经之地,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激烈的竞争让信用社在夹缝中求生存。为了与基金会竞争,邓乐武请示上级在交通要道花2万元购入一楼一底的营业门市。同时,邓乐武通过广播站,每星期定期开广播会,宣讲中央红头文件,让老百姓了解信用社是国家承认的金融机构,可以放心大胆地把钱存进来。

雄浑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整个回龙,传遍田间地头,更传进了老百姓的心里。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回龙信用社全面亏损的局面得到扭转。

早出晚归的“收债人”

“再不滚出去,老子一扁担打死你!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回龙乡江诗村的徐老三脸就拉得老长,赶得门口的几百只鹅没命地叫。徐老三在信用社贷款8000元用于养殖,可是眼看着富裕起来了,却说啥都不还信用社的贷款。

“人活一个信字!你就是打死我,该还的账一分也不能少!”邓乐武斩钉截铁地说。

为了依法清收,邓乐武聘请司法所的有关人员做长期法律顾问,对徐老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徐老三将长大的鹅卖掉偿还了信用社的贷款。

每年粮食丰收时也是邓乐武最忙的时候。一年两次的不良贷款大清收,是一场硬仗。为了躲避债务,老赖们白天东躲西藏,难觅踪影。逼急了,有的老赖操起家伙什、有的放狗咬人。提起在回龙信用社这段时光,邓乐武没有抱怨,反倒觉得那是他工作生涯中特别充实的一段日子。

当然充实,凌晨4点钟,当一家人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邓乐武就摸黑出发了。穿上黄胶鞋,走上10来里山路。天黑路滑,邓乐武为此没少摔跤。天亮了,老赖们出门了,邓乐武又匆匆赶回信用社上班。吃了晚饭,打着手电筒,邓乐武又走在了清收不良贷款的乡路上。等晚上回去,妻女早已进入梦乡。

对女儿,他总有一种深深的亏欠。但他心里明白,他不仅肩负着一个家庭的责任,也肩负着工作的使命。

油盐不进的“监理员”

一张木板床,夏天一把蒲扇,冬天一床棉被,这就是长达半年时间,邓乐武晚上就寝的状态。1998年回龙兴建办公楼,没有监理员,为了监督工程质量,邓乐武晚上就一个人守在工地上,成了一个半路出家的监理员。

“邓主任,小意思,多多关照。”不由分说,包工头硬塞了5000元的红包给邓乐武。虽然那时邓乐武的月工资只有不到100元,但他断然拒绝。

边做别学,房子修得差不多了,邓乐武也变成半个专家了。只是身上也留下了蚊子咬过的斑斑点点。办公楼建成后,陆续有其他联社的人来参观新建的办公楼,请教修建的经验。邓乐武心里美滋滋的:这一百天的露天觉真没有白睡。

不辱使命的“管理组组长”

“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2001年邓乐武竞聘演讲稿的题目,也是他一辈子信奉的人生信条。

2001年7月,信用社改革成立管理组。45岁的邓乐武答辩竞争上岗,成为松涛片区稽核管理组组长。该稽核管理组分管17个机构,不仅要肩负管理职能,还要负责平时的钱箱押运,旺季还要帮助网点去清收利息和不良贷款。在邓乐武任松涛片区稽核管理组组长的6年当中,管理组4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而他则2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十年如一日的“管家婆”

“你们看,成本好高,领回去必须要物尽其用!”

“多领一张也不行,规定就是规定!”

新员工们一提起邓乐武,都有点怕。这个严厉、一丝不苟的老头,你领了多少个纸杯,多少张凭证,他心里门儿清。

2006年,邓乐武到办公室,做后勤保障工作。大家都夸他终于得到了轻松的好差事。孰不知,后勤保障事情繁杂,吃、喝、拉、撒、睡,甚至包括水、电、气,样样要操心,银行卡、重空、机具设备,一点都出不得差错。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开门红是头等大事,后勤保障不能落下。每天,邓乐武无数次地奔走在仓库与办公室之间,一天上下楼不少于30趟。晚上回家一躺在床上就动弹不得,第二天,他又变成了一个精神抖擞的小伙子。

同事们都开玩笑:“邓三爷,楼梯都被你踏平了。”

邓乐武的身轻如燕真不是吹嘘的,2016年,省联社主办的“百城齐跑”资阳赛区活动中,他打败了众多年轻选手,获得三等奖。他幽默地说:“工作让我变得更健康!”

诸如邓乐武这样一代代的农信人,正用他们满腔饱满的热情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浇灌着信合事业的艳丽花朵。

新闻推荐

雁江区人民医院可以治疗了

王泽在给李大爷检查。本报讯(记者曹礼芹)4月14日,在雁江区人民医院(城东新区院区)骨科病房,雁江南津镇75岁的李大爷很高兴,自己的骨髓炎治好了,即将出院。李大爷2015年意外骨折,后患上骨髓炎,右腿冒黄...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把每一班岗都站成一道风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