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建伟
经济发展不停顿,民生改善不止步。
近年来,资阳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施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和享受的实惠。
持续实施民生工程
“满满诚意”回应群众期盼
今年3月,资阳市印发《2018年全市九项民生工程及省下15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计划安排24.08亿元资金,深入实施九项民生工程和15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为真切回应群众期盼,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惠民,多年来,无论经济下行压力有多大,资阳市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当作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生目标,在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的同时,因地制宜突出办好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整治背街小巷、建设农村公路、改造危房等民生大事或民生实事,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保、住房、饮水、道路等民生难题“最后一公里”。
仅2017年,全市民生性支出就达到126亿元,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等九项民生工程以及以改善40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提升2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3660套等为主要内容的16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今年,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以及改造2809户农村危房和6774户农村土坯房、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等九项民生工程及省下15件民生实事正在有序推进中……实施的这些民生项目和民生实事,是全市各级对民生所盼的“满满诚意”。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舍得“花血本”提升群众幸福感
先后建成农村公路数千公里,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数万套,持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改、扩)建一批农贸市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食堂条件逐一得到改善,城区首批80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多年来,资阳市在发展社会事业中舍得“花血本”,既把它当作民心工程,更当作良心工程,全力推进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就业和救助保障水平,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就业创业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医疗救治救助;社会保障救助水平显著提高;引进高等教育学校实现零突破,3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组验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县县全国先进,社会治理蝉联“全国优秀市”称号,平安建设持续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小凤)近日,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今年以来,市金融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全市重点项目例会精神...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