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章
近日,资阳城区娇子大道市政府至成渝高速路口段原本有5处非路口斑马线被铲除。对此,市政管理处回应,娇子大道属于在建路段,铲除是为了减少车祸的发生,保证市民们安全出行。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警通过研究与多方协商,取消这里的斑马线,并将在路中间的绿化带上重新种植绿化。(本报曾报道)
取消这些斑马线虽然保障了汽车通行的顺畅,却给市民造成了不便。这些被铲除的斑马线有几个共同点:没有红绿灯,过往行人多,非常不安全。可见,城市管理者的初衷是好的,为了保障市民的安全。但斑马线真的就一铲了之了吗?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否定答案:有了安全市民却没了便利是其一,重新种植的绿化能否挡住横穿的脚步是其二,后续亟须的解决方案却没能给出是其三。
娇子大道是资阳的入城主干道,车流量大,经过前期改造升级后变得越来越美。但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该路段两旁的众多市民来说却很烦恼,5条非路口斑马线被铲除,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冒着被撞的风险横穿马路,要么多走几百米绕行红绿灯路口或地下通道。按理,通过马路都应走斑马线,而现实中选择后者的人少之又少,既费时又不方便。
看得见的斑马线被铲除,对管理部门来说履行过了提醒责任,但对每天要横跨马路的市民来说它却并没有消失。市民用脚选择了省时和便捷,但风险也随之增加。没有斑马线,司机减速和礼让的意识更少了,这对行人和司机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最近,网络上一个演讲被刷屏,题目是《“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将问题指向如今的市政建设中违背常识之处竟如此之多。比如,一个自行车把手出现在人行道护栏上,孕妇行走时包挂在上面绊了一跤;广东普降大暴雨,两名母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触电原因指向她们身旁的公交站广告牌漏电……虽然这些事发生其他地方,问题类型不同,严重程度不同,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也能从中汲取教训——这些日常以为的“小事”,正是威胁人们正常生活的“灰犀牛”。铲除斑马线的影响正是如此。
作为司机,当然希望一路绿灯,不踩刹车;作为过马路的市民,则希望少绕路。但今天的司机,也可能是明天过马路的行人,反之亦然。各方需要达成某种妥协,即首先要自我约束,行人要文明过马路,司机要礼让行人。作为城市管理者,就要寻求各个层面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新闻推荐
1.谈判条件:本项目皇冠食品厂北侧边坡整治工程,项目业主为资阳市高鑫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现发出竞争性谈判公告邀...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