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关爱农民工,情满回乡路。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广大农民工陆续踏上返乡旅程。为了让在外辛苦打拼的农民工顺利回家,与亲人团聚,欢乐祥和过春节,资阳市及时启动了“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五大专项行动”,开通农民工专列专车、开展全覆盖走访慰问、打响根治欠薪冬季攻坚战、搭建证照办理“绿色通道”、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等。与此相呼应,以“团聚天赋﹒一起过年”为主题的资阳市首届农民工春晚已经开始海选,让农民工自己演自己的故事。项项活动,款款深情,彰显资阳市对农民工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倍感家乡的真情与温暖。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体,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依靠力量。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农民工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负着家人的希望,告别亲人,远离家乡,走南闯北,四处奔波,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奋斗在城市的各条战线,吃苦耐劳,艰辛付出,从事着城市里最脏、最累、最苦、最重的工作,为家庭幸福创造了财富,为城市繁荣贡献了力量,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农民工最辛苦,农民工最可敬。尊重、关爱农民工,真心实意为农民工排忧解难,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资阳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10余万人。与全国、全省一样,资阳市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关心关爱服务农民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一份重大政治责任来推动,专门出台了《资阳市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民工服务保障16项45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5条措施等,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对农民工的服务,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日益得到维护,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初步形成了理解、关心、支持、爱护农民工的社会环境。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广大农民工来说,是他们回家团圆的日子。背井离乡在外打拼,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春节回家”是最动听的、最温暖的话语,那是亲人的期盼、故乡的呼唤。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享受天伦之乐,感受家乡温暖,是每个人内心的向往。在这个意义上,集中力量开展“今冬明春农民工服务保障五大专项行动”,把解决农民工春节返乡和返岗后顾之忧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大实事、大好事。
不过,春节毕竟是短暂的,农民工在外打拼的生活还将继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关心关爱农民工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应当看到,虽然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已经很有成效,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消除,诸如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农民工还面临着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身份认同、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农民工能够在春节温暖回家、欢度佳节,更要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把农民工服务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尤其是为农民工在就业创业、医疗保险、劳动保护、技能培训、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子女就学、文化生活、维权救助等等方面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服务,让温暖常留他们心间。
关爱农民工任重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蒲敏12月2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委主办,资阳新闻传媒中心(筹)承办的《阳光问政》迎来第十期节目。此次节...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