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4-16 10:54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一版)

(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深化“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一自三合”小额信贷扶贫,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着力解决重搬迁、轻后续帮扶问题,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完善贫困人口健康脱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政策,筑牢乡村卫生服务网底,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加大生态补偿脱贫力度,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大力实施志智双扶工程,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着力解决“一兜了之”和部分贫困人口等靠要问题,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虚报冒领、贪占挪用和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加快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迁建安置低洼地居住人口和庄台超容量人口。

(四)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构建防范返贫、稳定脱贫有效机制,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坚持和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路子。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摘帽后的贫困县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总结安徽省脱贫攻坚的实践成果。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工作思路。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稳定粮食产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总产量稳定在3900万吨以上。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全面落实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7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378万亩。加快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制定安徽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二)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筹资、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统一入库”原则,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新增360万亩以上,到2020年确保建成4670万亩。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结合起来,与土地复垦整理结合起来,与村庄规划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实施“两区”建管护行动计划,加强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先安排“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向产粮大县、重点贫困县和沿淮行蓄洪区重点县倾斜,集中建设一批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着眼于50年一遇旱涝标准,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淠史杭、驷马山等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任务。推进皖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专用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实施“安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动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成1400万亩。多途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研发推广高产高蛋白新品种。支持淮河以南油菜生产,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油茶、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加快奶业转型升级,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到2020年确保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2019年新增100万亩以上。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大水面增养殖,严格控制网箱、围网、栏网养殖规模。落实重点水域禁渔期制度,实施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保护生猪基础产能,推行养殖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

(四)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定向支持力度,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争创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增建农业领域省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和省级科技园区等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牵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加强水稻、小麦、玉米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支持山区、农产品初加工等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实施产业+科技+金融行动,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完善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落实兼职兼薪、成果权益分配政策。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五)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鼓励农业企业、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和跨国经营。扩大茶叶、中药材、羽绒制品、脱水蔬菜、柳编、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支持农业“走出去”优势企业抱团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加快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与先进发达国家在政府合作框架下的现代农业技术合作。继续办好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一)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乡村规划管理全覆盖。县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到2020年底以县为单位完成乡村规划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科学划定村庄类型,进一步确定乡村布局体系。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体现徽风皖韵,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组织开展设计下乡。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

(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基本完成农村自然村厕所卫生改造,实现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确保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在建成和拟建的8000个中心村中,着力打造1500个基础设施健全、环境整洁优美、村容村貌良好、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500个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简便易行、长期管用的整治模式。制定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建立各级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村民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落实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补助政策,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给予奖励。省级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整合相关资金,集中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注重实效,绝不做表面文章。

(三)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20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以上。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路长制”和示范县实施力度,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2019年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5万公里。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逐步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建设,支持产地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设施,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与扶贫驿站、农村快递公共服务点、惠农金融服务室等共建共享。到2020年,全省所有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加快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持续提升农村地区信息通信服务水平,推进提速降费。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明确各方管护责任,鼓励各地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统筹实施乡镇卫生院补短板工程,力争两年内达到国家颁布的基本标准。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创新农村关爱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到2020年全省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五)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2019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9%以上、89%以上,2020年分别达到80%以上、90%以上。继续办好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严格乡村河湖水域岸线等生态空间管理。根据中央部署,落实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任务。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创建。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推进落实“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建成一批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实施古树名木复壮和救护工程,到2020年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8?5%。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到2020年全省湿地保有量达到1580万亩。全面保护天然林。

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增收致富

(一)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促进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蚕桑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大力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2020年,培育700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基本覆盖全省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实施农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使用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2019年、2020年每年新增 “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实施农产品加工业 “五个一”工程,引进一批世界、全国知名企业,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一批全国同行业领军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体),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2019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达到2?4∶1,2020年达到2?5∶1。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打造农产品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构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推进县域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市场化运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

(三)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农垦、粮食收储、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到2020年,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力争达到2?5万个。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2.4亿人次。

(四)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19年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5000个以上,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00亿元,2020年达到600亿元。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强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推进安徽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广应用“互联网+服务”模式,尽量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

(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大力提升各县(市、区)开发区效率效益,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持续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开发一批农村辅助性岗位。稳定农民工就业,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六)支持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鼓励县级政府设立创新创业 “绿色通道”,开展“接您回家”等活动。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150个。落实国家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等减税降费政策,探索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农村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载体。启动小微企业“创业特训营”,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七)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多途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行农民增收市县行政首长负责制。 2019年,要继续保持农民增收的好势头,增速保持9%左右,到2020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下转6版)

新闻推荐

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今年进驻八市

记者近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安徽省将对淮北、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宣城、黄山8市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