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东新闻 > 正文

庐剧不创新不行 但“心脏”不能改 专访88岁“庐剧皇后”丁玉兰:

来源:江淮晨报 2018-03-15 01:05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专访88岁“庐剧皇后”丁玉兰:

丁玉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1931年,丁玉兰出生在合肥肥东,今年刚好88岁,距离她8岁第一次登台演出已过去了整整80年。说起艺术生命,一件事做40年已难能可贵,而对于庐剧,丁玉兰已经坚持了80年,而且还在继续……初春的午后,在六安路与安庆路交口的小巷子里,穿过一道门,转一个弯,就看到戴着茶色眼镜的丁老已在门口等着,颇有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在这里,我们带你走近“庐剧皇后”丁玉兰的世界。

8岁结缘庐剧加入丁家班

说起庐剧,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丁玉兰。回忆起自己与庐剧的结缘,88岁的丁老说,8岁那年是她人生的分水岭。出生于肥东的丁玉兰,7岁时父亲被日本人杀害,跟着母亲到处讨饭,8岁时遇上了在农村到处演出的丁家班,班主丁有和收留了她们。

“耳濡目染,经常他们在前面唱,我在后面跟着哼唱,时间久了就会了。”丁老说,养父丁有和发现她喜欢庐剧,于是就提议她学习庐剧,但是母亲却不同意。“那时候女孩子唱戏,被认为是不正经,说难听点就是戏子。”丁老说,最终母亲被养父说服,她才开始学习庐剧。就这样,她8岁登台开始了庐剧生涯。

在庐剧舞台上,丁老塑造了100多个鲜明饱满的艺术形象,有《小辞店》里爽朗、干练的店大姐胡凤英,《借罗衣》里爱慕虚荣的“二嫂子”,《观画》中的大家闺秀秦雪梅,《休丁香》里心地善良的丁香,《江姐》里的英雄江姐……从田间地头唱到了省城合肥,从合肥又唱到了中南海,向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了专场演出。多年的勤学苦练,厚积薄发,丁老让名不见经传的“倒七戏”走向全国。

退休后仅休息3天88岁还活跃在一线

“退休的日子比上班还忙。”丁老说,退休后仅休息了三天,就被邀请到老年大学开设庐剧班,排节目做演出,这种忙碌一直持续到现在。每周她都要去合肥市老年大学、蜀山区老年大学、庐江老人大学上三节庐剧课,此外,还要带着玉兰庐剧团演员进行3-4次节目排练。还有各种演出活动、慰问活动以及接受采访。

自正式退休后,她带着玉兰庐剧团又排练了包括《梁祝》在内的7台大戏和《借罗衣》在内的11个小节目;在合肥市老年大学首开庐剧班,这一坚持就是近20年。直到今年春节,她还带着庐剧团到处慰问演出,送庐剧下乡等。

去年,87岁的她还在国家非遗专场演出《小辞店》,唱起来风范不输当年。“我愿意一直唱下去,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丁老说。

创新不“嗜”新庐剧“心脏”不能改

春节假期,新版《梁祝》、《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李清照》等庐剧大戏,让市民一饱耳福,过了一个充满文化味的新年。对于经典剧目重新改编,丁老说,庐剧要想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让年轻人喜欢,不创新不行,不改革不行。这次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总体来说,是很好的尝试。

但是,这个改革创新,也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庐剧的‘心脏\’不能改。”丁老说,黄梅戏、京剧、庐剧在服装、头饰、表达方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唱腔上,所以庐剧的唱腔一定要保留,这就是庐剧的“心脏”。

庐剧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部分。主调有旦和小生唱的“二凉”、“寒腔”、“三七”,老生唱的“正调”、“哀调”,老旦唱的“正调”、“哀调”等。花腔多为民歌小调,也有40多种。

“庐剧的改革,好听又好学才算成功。”丁老说。

■对话

“有了庐剧才有了我丁玉兰”

江淮晨报:在上个世纪30年代,学庐剧的人多吗?

丁老:那时候学庐剧的基本都是男性,很少有女性学戏曲,会被看不起。我当时算是剧团里唯一唱庐剧的女性。

晨报:庐剧什么时候得到大众的认可?在哪些地方演出?

丁老:那时候走到哪里都是场场爆满。经常在肥东的乡下演出。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电视和手机,干完了农活,听听戏就是享受。每家凑点米,一斗米就是一天的戏,有的时候村子米多,可以在村里唱一个月。

晨报:什么时候来到合肥?

丁老:1949年,合肥有一个平民剧社加入进来,有了第一场卖票演出,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丁玉兰”,观看演出的人非常多,也是场场爆满。

晨报:那时候有庐剧的“狂热粉丝”吗?

丁老:有一位很好的女戏迷,还认我当干女儿,无论刮风下雨,她总是会把第三、第四排的位置全部买下,支持我们演出。

晨报:到北京见到毛主席心情怎么样?

丁老: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农村穷苦人家的丫头能见到毛主席,更没想到能在中南海演出。

晨报:很多人88岁早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为什么您还坚持在一线呢?

丁老:我肯定会一直唱,唱到不能动为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感恩,有了庐剧才有了我丁玉兰,我要保持初心!

晨报:家里有人学庐剧吗?怎么看待庐剧的传承问题?

丁老:我的养父、弟弟、爱人、两个女儿都是从事庐剧工作,我的儿子从事的是京剧,侄子、侄孙也都有学习戏曲。合肥庐剧院在招生培养庐剧新人,民营剧团里也有不少人才,还有很多人在为庐剧的发展奔走呼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晨报:对于庐剧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丁老:现在政府开展的经典剧目复牌、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对于庐剧都有很好的推动效果。首先不能把老观众丢掉,如果改革得太现代,可能老观众不接受;但也要手拉青年观众,要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培养接班人;同时也要怀抱娃娃,从娃娃抓起,开展像戏曲进校园这样的活动。

晨报记者李文靖/文

庄道龙李福凯/摄

新闻推荐

“童”在蓝天下 关爱留守娃

合肥市多举措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庐剧不创新不行 但“心脏”不能改 专访88岁“庐剧皇后”丁玉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