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休宁 > 正文

那年黄村,来者何人?

来源:黄山日报 2019-06-18 07:54   https://www.yybnet.net/

黄村小学□黄永强

1914年暮春的一天,黄开祥和村子里的几位乡贤一道,站在黄村进士第前,热切地引颈眺望。显然,他们在等候、盼望一个来者。

来者何人呢?1914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正式出任总理;德国对俄、法、英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清王朝已经完全覆灭,袁世凯掌控国家,然而整个中国大地风云际会,暗潮涌动,正酝酿着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风暴。

此时,位于皖南腹地的休宁县黄村,依然是宁静的一方家园。从黄氏二等小学传出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让这个古雅的村落弥漫着书香的味道。黄村原名黄川,公元880年黄巢起义,黄思诚之子黄恭“避兵,迁黄川大塘源即里村,是为黄村始祖”,因“居斯者皆姓黄,又其地多池沼,故名”。俯瞰黄村,整个村子分上门、下门两部分,相距里许,一道矮矮的山坡遮挡了相互的瞭望,但一脉细细的水流将两村紧密相连,上门朝东南,下门朝西北,两个村子犹如处在一个大葫芦的两端,阴阳相对,温暖守望。

而无论上门还是下门,村庄四周绵延着翠绿的一座座青山,像是盛开的莲花,且每一座山头,“取山川形状与物类者得其八号,为黄川八景”,分别有形象的称谓:“东山吐月”“南冈揭斗”“远障蟠龙”“大塘涵壁”“层岭覆帽”“石岭闻钟”“松林巢鹤”“临田伏龟”。因此,黄村呈现的是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美妙画面。

黄村人有足够的智慧,构建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家园;黄村人更有情怀,要营造出类拔萃的教育乐土。1910年(清宣统二年),黄村中宪第传人黄厚基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建一所有别于私塾的新式学堂,为方便黄村的孩子就学,校址就设在上下黄村之间的关帝庙,黄家宗祠每年拨100担稻米作为学校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其时,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刚刚退出历史舞台,黄厚基钟情教育的眼光让人叹服,黄村人开风气之先的气魄更让人折服。而黄厚基的这一决策,和他六个儿子中的长子黄开祥不无关系。黄开祥,字涤源,是一个怀揣教育救国信念的徽州读书人,年轻时在南京求学、工作,期间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后来又辗转安庆闯荡一番,目睹国家积弱积贫的现状,毅然选择回乡创办新学,践行教育救国的夙愿。事实上,他是黄氏小学乃至徽州新式教育的开拓者,除1910年和父亲在黄村创办黄氏小学外,还四处奔波,筹建休宁中学、隆阜女中、双溪小学等。今年初夏,笔者去黄村访问,黄开祥的后人拿出中宪第家族的嫡传谱系,上面额外写了一句话,那个时期的黄开祥每周“三天去筹办休宁中学,三天去筹办隆阜女中”。

正当黄开祥在家乡雄心勃勃,大展拳脚之时,他的好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在江苏南京正经历人生的一段灰暗时光。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帝制,但黄炎培苦心追求的民主共和还未落地生根,虽然位居省教育司司长,但他一系列推广新学的举措却处处被掣肘,而这一年的二月,袁世凯居然派军阀张勋来当江苏都督,来了就大摆筵席,以为其母做寿的由头,大肆请客收礼,教育司内不少人也纷纷送礼祝贺,并邀请黄炎培一同前去,黄炎培看着周遭这些谄媚的嘴脸,心中不禁悲愤。这一次,被袁世凯评价为“与官不做,遇事生风”的江南才子再一次“遇事生风”,他坚决地辞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一职,并慨然道:“耻与附膻之徒为伍”,旋即离开南京,来到上海,在好友史良才的《申报》当了一名记者。

史良才深知黄炎培的抱负,来报社不久,就交给他一个“美差”:由报社出资,请黄炎培考察中国民情,尤其是中国教育现状。黄炎培大喜过望,因为他一直觉得,“考察国内教育,是寻找病源所在”。早春二月,晨光明亮,未知的旅程蕴藏着无穷的希望,黄炎培邀同报社记者顾志廉、吕天洲,三人告别上海,乘火车抵达南京,由东往西沿芜湖、大通、铜陵、安庆,入九江、南昌、饶州、景德镇,达黄村、屯溪、歙县、黄山,过严州、桐庐、富春、杭州,穿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返回上海。这一趟历时数月的“寻病源”之旅,为黄炎培等人打开了中国城市和乡村真实的教育图景,体验到底层百姓的纷争和苦楚,为“寻找救国良方”增添了更深邃的思考。一路走来,黄炎培目睹的不单单是落后和愁苦的境况,也有让他倍感振奋的新教育案例。只是他没想到,这样的感动发生在黄村这个小小的村落。

据《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我们可以知道,黄炎培一行离开婺源,是从“吴楚分源”的浙岭进入休宁的,在樟前村住过一晚后,4月28日,从溪口动身,“行七里至石田,八里至小当,十五里至汪金桥,十里至黄村。”一路行来,地貌逐渐平旷,尤其到了黄村,见到故人,看到这里秀美的风光和高大巍峨的祠堂、民居,不由得心情大悦。

黄炎培和黄开祥有着特殊的渊源,两人同是同盟会的成员,都有教育报国的雄心。之前,黄炎培任江苏教育司司长时,曾致信黄开祥,邀请他到江苏教育司任职,黄开祥婉拒,表示要在家乡创办中国的新式乡村教育,以教育救国,并请黄炎培有机会到黄村考察。

当黄炎培站在黄氏小学高悬的校训“勤谨”匾额之下,看着教室里认真读书的学生,心里不禁感慨,他对黄开祥说,真想不到,这山里头居然有这样好的学校。黄开祥向他介绍,黄氏小学实施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村民教育”,所招学生不问贫富,实行男女同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配有手工制作和实践劳动的场地,并在此基础上,强化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黄炎培在当天的日记里记录下自己的考察和评价:“学生四十人,男女皆收。高小一年为一室,初小一年至四年合为一室。规定值日生职务,设学生会。如此良好之教员与小学,不图于深山窎僻处得之。”

参观考察之后,黄炎培握住黄开祥的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扬黄氏小学“如此好之学校少见矣!”黄开祥向先生索要墨宝留念,黄炎培稍一思索说,这样吧,我送一副楹联给你。在黄氏小学朗朗的书声里,黄炎培饱蘸墨汁,提笔写下“知君所学随年进,许我重游到皖南。”在这副楹联中,黄炎培写下了对好友的褒奖,也期许着下一次的重逢。但让人遗憾的是,此后,黄炎培再也没能来过黄村。

岁月悠悠,一百年后,黄炎培的儿子,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黄方毅先生来了,他和夫人一道走进黄村小学(原黄氏小学),迎面就是那副楹联。读着“知君所学随年进,许我重游到皖南”,黄方毅先生口中喃喃说道:“父愿子还,100年后的今天,我替我父亲完成了心愿。”

新闻推荐

稻田把脉支招田管

6月11日,休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在商山镇霞阜村水稻田“望闻问切”,给当地农户诊断水稻病虫害,支招田间管理。...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得胜鼓中识徽州2019-05-31 07:18
评论:(那年黄村,来者何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