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宿州 今日萧县 今日砀山 今日灵璧 今日泗县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今日砀山 > 正文

南塂杨家一门六进士

来源:烟台晚报 2020-06-17 14:54   https://www.yybnet.net/

曾悬挂过进士及第牌匾的老宅

杨波

烟台故事

烟台东郊有个南塂村,村子不大,却曾经是一个人杰辈出的地方,这里有个杨氏家族,是驰名胶东的科举世家。在清朝,杨氏子弟分别考取了6位进士、18位举人,取得贡生、庠生、监生、增生以上功名者接近200人。

当初的科举考试比起现在的高考来可难多了!据史料记载,当时举人与秀才限额的大体比例是1:20,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加,比例增为1:80,进士与举人限额的比例也在1:20左右。

南塂杨氏的始祖名叫杨燦,杨燦生于明末,卒于清朝顺治年间,他为官二十余年,辞官之后迁来南塂村,购置土地,重视家族教育,以耕地勤俭传家。不过数年,杨家迅速兴盛繁荣起来。杨燦共生育12个儿子,有3个考取功名,随着他的孙子杨维乔中进士、入翰林,杨氏子弟科考中榜便一发不可收,一直到第十一代,代代都有取得功名的人,其中更出现了杨倬和杨挺的“文武同科”、杨佶和杨方洛的“父子武举”、杨宜之和杨壮的“祖孙同榜”佳话。还有一个传奇,那就是杨岳东一支连续五代直系子弟均考取进士或举人的“连绵五世”现象。

家族中为官者都有清廉之名

在杨氏家族众多的出仕人员中,杨维乔官爵最高、影响力也最大。杨维乔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初任广西道和浙江道监察御史,做过十年河东巡盐御史,后来担任山西布政使参议兼口北道道台。

杨维乔于康熙十九年升迁山西布政使参议,兼守口北道。当年秋季,口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粮食欠收,辖区内出现大量饥民,杨维乔说:请而赈,恐不及矣,发仓廪而后奏!他当机立断,置个人宦海命运于不顾,紧急开仓赈灾,安置灾民,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社会出现动荡。由于措施得当,没有出现饿死人事件,百姓安稳度过灾荒。

杨维乔在康熙十年至十九年曾经做过十年的巡盐御史。在古代,盐铁都是专卖的,盐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而巡盐御史是朝廷派出的专门巡视盐道的官员,盐商能否赚到钱,全都仰仗巡盐御史的照顾。清代的巡盐御史,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各一人,全国才4个人,级别不高,但直接对中央负责。《红楼梦》中说,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会试的探花(第三名进士),升至兰台寺大夫后,方被皇上钦点为巡盐御史,可见巡盐御史的重要性。杨维乔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却始终清廉如初,有南方巨商偷偷送钱物给他,他严词拒绝,并说:吾平生淡于荣辱,拒以此易吾操守也。

杨维乔在担任口北道道台时,有一年京城的皇亲国戚安排下属贩卖山西人口为奴,行经口北时被杨维乔查知,他迅即扣押罪犯,将所贩人口悉数解散,后来考虑到当地正值灾荒,更拿出自己的俸禄来收养安置他们。第二年灾荒过去,他才安排人将他们迁回原籍。因为这件事,杨维乔得罪了朝中权贵,遭到诬陷迫害,以至被朝廷押送京城查问。口北的老百姓得知消息后,数千人呼号相随,奔走喊冤。后来朝廷查明了真相,还了杨维乔一个公道。

杨维乔的弟弟杨维庚也是一位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典范。他是康熙年间的贡生,初任宁阳县教谕,再任大嵩县教授,康熙四十九年因考评优秀升任安徽砀山县知县。在砀山县,他修学宫,除火耗,捐俸禄赈济饥民,炎暑捕蝗,在任七年没有过过一天清闲日子,在百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离任时百姓编歌称颂他:布被原非娇,狐裘亦坦然;廉明推吏治,清白守家传。

杨时中也是一个清官,他做江南含山县知县时,生活相当清苦,平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老父亲从老家来看望他,他才到市场割几斤肉来招待父亲。

清廉,成了杨家的传统,杨家的为官之人都有清廉之名,这在贪腐成风的大清朝,实在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杨氏子弟为官,政绩卓著。杨岳东特别善于治理水患,他在担任河北保定高阳县知县时,就积极带领百姓治理水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担任新安县知县时,由于县城三面临河,历年水灾频繁,百姓深受其苦,前几任知县也都没有拿出什么好办法。他到任后,多次现场查勘,根据以前的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按堤旧址循境内河淀源流,绘图考核定址,兴筑三阅月,沿乡督观,次第工竣,复筑木加埝水涨有备。”从而彻底根除了新安县的水患问题。百姓为表达感激之情,特地在河边水渡处为他树立一块德政碑。

重视教育是人才辈出的“秘诀”

杨氏是仕宦之家,也是诗书之家,杨氏家族重视教育早已成为传统,这方面始祖杨燦是开拓者。据家谱记载,杨燦当年辞官归田后,为了家族发展,他白日躬耕田地,夜晚挑灯深读,尤其为儿孙前途开办学堂,亲自传授儿孙们知识。

杨方江考中进士后担任福建遂远县知县,因为性情耿直、不善媚上而由知县改任教谕,这反而得其所长,发挥了他传道解惑的优势,他有滋有味地教书育人,为遂远县培养了许多科举人才。

杨时中告老还乡时已有六十多岁,他重拾教鞭,乐此不疲,招家族子弟和地方上的孩子读书。

杨好生有独到的教学才能,他桃李满天下,是“连绵五世”传奇的打基础者。他任平度县训导期间,“每教授生徒,虽隆冬盛暑讲解不厌,诸门人掇巍登仕者,至今犹铭恩不忘焉。”

为了保证家族中的每个子弟、特别是贫困子弟都有读书的机会,杨氏家族还设立了义田、义塾,家族中富裕的族人效仿北宋大清官范仲淹,捐赠出一些土地,赈济家族中贫困的族人。在这方面归乡致仕的官员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杨维庚晚年回乡,将四十余年为官剩余的俸禄全部捐献出来,兴建家族学堂,培养杨氏子弟读书成才。

义田、义塾的设立,使杨氏家族教育得以普及,为族中子弟读书应考解除了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做贼心虚狂奔2公里 累瘫在地终被擒获

日前,砀山一男子入室盗窃千余元现金,不到一天就挥霍一空,正欲伺机再次作案时,发现民警,因心虚狂奔2公里结果累瘫在地,最终被民...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南塂杨家一门六进士)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