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丹
6月,阿坝州九寨沟县的甜樱桃大面积成熟了。
11日,保华乡土门村的老百姓装好了一篮篮的甜樱桃送到县上去:得知援藏干部们要走了,老乡们自发组织起来,送去了又大又红的甜樱桃,“援藏干部帮我们改造了新农村、发展起大棚蔬菜项目,还协调了甜樱桃的销路,我们舍不得他们走。”老乡们说。
周到服务,群众受益良多
2010年5月12日,来自达州市及省直机关的36名干部人才来到九寨沟县,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工作。
刚到九寨沟县,36名援藏干部人才克服高原反应、生活不便等诸多困难,迅速转变角色,喊响“情系神奇九寨、汗洒人间天堂,共创国际旅游名城”的口号,提出抓好旅游精品村寨、旅游交通道路、旅游特色产品、旅游基础设施、九寨和谐稳定的工作思路。
2010年8月中旬,包括九寨沟县在内的阿坝州部分地区遭遇了“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汶川等地有2500多名游客和农民工急需转移。县援藏工作组组长冯远国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对道路抢修、车辆调度、油料供给、生活住宿、安全保卫、警车护送、纪律责任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落实。经过3天努力,终于将汇聚到九寨沟县的围困人员,经甘肃文县、四川广元安全有序地送到了成都。离开时,很多游客和民工拉着冯远国的手激动地说:“你们考虑得太周到了,谢谢了!”
巾帼不让须眉。作为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的余述容,时常牵挂关心着贫困藏族老人。她经常深入农户家中,与农牧民群众面对面地交流,谈感受,拉家常,交朋友,结对子,搭建起藏汉同胞的“友谊之桥”。同时,还结合分管工作,带头整治旅游环境,“五一”节、国庆节不休息,明察暗访,确保了黄金周十万游客安全无投诉。
踏实做事,无愧美丽热土
“来九寨为什么?到九寨干什么?离九寨留什么?”带着这些问题,36名援藏干部人才到九寨沟县之初,就定下了身在九寨干事业的信心和扎根基层创新业的决心。
漳扎镇副镇长赵显华在参加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中,每天带头清理垃圾10个小时以上;财政局副局长王佶、发改委副主任陈代文参加全县抗击山洪泥石流工作,几天几夜带头蹲点值守在陵江乡、黑河乡;保华乡党委副书记王显飞,通过多方考察,从巴中市平昌县引进“猪—沼—菜”,探索绿色环保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德华,倡导建立地质灾害预防一线督查机制,在“8·11”、“8·13”大型泥石流发生前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成功转移600多名村民和100多名旅客,无一人伤亡。
面对九寨优美的风景、热情好客的群众和蓬勃发展的事业,援藏干部人才深深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做几件实事,才不愧这片美丽的热土。”县农业水务局副局长赖红,推进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科技入户项目的马铃薯原种生产种植和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从达州万源调回15吨脱毒马铃薯原种,在九寨沟县马家乡等地种植成功,见到明显成效;勿角乡党委副书记颜宗明,负责该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205线道路附属工程以及精品旅游示范村建设,吃住在一线,初步建成示范村。
两年来,九寨沟县援藏组成员们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挥优势,服务群众,先后深入贫困农户家中调研300余人次,撰写调研报告52篇,提出有参考价值建议80余条,参与重大建设项目7个,走访基层群众960人次,结对帮扶困难家庭36户,帮助脱贫致富30户,为群众解决具体难题48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彦荣记者石小宏)过去,九寨沟县保华乡土门村村民塔代成患感冒,要跑到乡卫生院或县城里看病,由于腿脚不便不仅花费大量时间,还额外增加了不少费用。1月16日记者获悉,自去年九寨沟县把推进村级卫...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九寨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