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中)入户摸民情九寨沟县上草地乡上草地村是张良伯如今战斗的地方。本是一名民事审判庭审判员的张良伯,于2015年被九寨沟县委派驻到对口帮扶上草地村开展“弱村整顿”和精准扶贫工作。
两年过去了,张良伯身上逐渐褪去了审判员的书生气,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气”的第一村支书形象。
2017年4月初,记者来到了张良伯下派的上草地村,听他讲起了两年的扶贫故事。
新支书的“考验”
80后的张良伯,性格稳重内敛,在下派上草地村之前,农村工作对他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张良伯所在村2015年是头顶两顶帽“弱村”“贫困村”,是群众有意见、干部不服气。“全村97户435人,其中贫困户10户,40人。”说起上草地村的情况,张良伯信手拈来。
刚到村上那会儿,群众对张良伯并不信任。“觉得我一个外地人,不熟悉这儿的情况,干不好这扶贫的工作。”张良伯告诉记者。但书生气里的倔强劲却让张良伯下定决心,要改变上草地村的现状。他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了解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但老百姓的态度并没有太多的转变。
2015年7月,老百姓养的脆红李树苗被牛吃了。大家心急如焚,找到张良伯。他一边耐心安抚群众,一边鼓励群众自建围栏,加强对养牛户的宣传教育,防止树苗被破坏。同时,争取派出单位九寨沟县法院的支持,重新购买树苗1400余株补栽。经过这件小事,老百姓对张良伯的态度有了变化。
在村里的日子,张良伯做得最多的就是了解民意。过去,上草地村交通闭塞,当地老百姓文化程度偏低,医疗条件落后。“光靠资金救助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老百姓自力更生,走上产业发展的道路,他们的经济状况才能得到彻底的改变。”张良伯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贫困户的脱贫经历
村民老班,已经70多岁了,自己和妻子都有疾病,唯一的儿子在监狱服刑。没有壮劳力的班家几乎是一贫如洗。
一次村上的妇女干部找到张良伯,说老班
有事找他帮忙,但不好意思开口。张良伯听说后,立即来到老班的家里。原来,班家因就医等问题已陷入困境。老班想找张良伯,看能不能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张良伯立即将有关情况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争取资金解决老班的实际问题。张良伯不仅为班家争取生活物资,还为老班争取了补助资金,以缓解就医压力。过年过节,张良伯总会把老班家作为重点照顾对象。老班动情地说:“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张书记我们一家恐怕都没了。”
2015年10月,老班的儿子出狱。18年的铁窗生涯,让已过而立之年的小班几乎脱离了社会。为了让小班尽快找到工作,张良伯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他。之后张良伯经常与小班通话,掌握他的思想动态。“他入狱的时候才18岁。当年的无心之过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希望他不会因为找工作失利等原因而产生消极抱怨的思想。”张良伯说。为了让小班重获生活的信心,他鼓励小班再就业。2016年3月,小班成为了一名公司保安,有着2000多元的收入。激动的小班第一时间拨通了张良伯的电话,电话那头听着小班有些哽咽的声音,张良伯什么也没问,只是叮嘱他,“平时有什么事儿,就给我打电话。”
2016年,张良伯又为班家争取了2500元养殖基金、7000元的产业发展金、产业周转金1万元,房屋维修资金1万余元等。享受扶贫政策的班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
培养致富领路人
上草地村村主任贺明才是村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贺明才有三个身有残疾的孩子。家里的经济负担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但是他不怨天不尤人,积极乐观的面对一切生活困境。
张良伯知道贺明才的困难后,帮助他在“百企联百村”活动中联系到了一家公司,争取了1000元的教育帮扶资金。同时,他积极鼓励贺明才自我发展,种植重楼等中药材。去年,贺明才与村里的几名群众筹资20余万元开展中药材种植。在年初的村两委换届中,贺明才被群众推选为村主任。
针对上草地村实际,他依托扶贫项目和资金,运用各类资金近30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下功夫,通过强基础提振产业发展,不断为群众拓宽致富渠道。近两年,上草地村群众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等积极性明显提高,自筹发展资金超过60余万元。眼看着,上草地村的老百姓通过发展养殖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张良伯感到很欣慰。但也隐隐的担忧:产业发展的不可控因素较多。为让老百姓做好防风控险的准备,他经常与乡亲们交流,让大家早谋划、早准备,同时做好科学化养殖的规划。
2017年,上草地村即将“摘帽”,张良伯也在第一书记的经历中,收获了自己的荣誉:他被九寨沟县评为2016年、2017年度优秀第一书记。 何娇本报记者王焰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舒娅疆)《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了解到,省工商局迅速与灾区联系,了解灾情,要求阿坝州工商局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积极参加抢险救灾。震后九寨沟县工商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监督...
九寨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寨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