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马尔康新闻 > 正文

阿来故乡的声音

来源:阿坝日报 2018-11-30 08:31   https://www.yybnet.net/

■周家琴 杨俊/文泽尔登/图

一场夜雪过后,空气湿润了一些,高原上金色的阳光让远道而来客人们神清气爽,这些来自德国、俄罗斯、韩国、瑞典、印度等地的作家、翻译家和汉学者们初次受邀来到中国的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他们跟随著名藏族作家阿来的脚步来到他的家乡梭磨河田野考察,他们与阿来的文字和情怀一同感受来自川西北高原的嘉绒藏族风情。

松岗

天街寻觅岁月的沧桑

天街位于马尔康松岗镇,是一排生长在松岗山脊上的藏式碉楼。我以为导游会带领作家朋友们走小路上天街,没想到汽车直接绕过村庄沿山道上山了。随着旅游开发升级打造,通往天街的道路修好了,这样更省时省力一些。

沿着山脊向高处攀爬,两座高高的石碉矗立在山上。在天街最高处的一座石碉下,阿来老师正在给大家讲天街的前世今生。阿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田野考察家,他曾经花了数月的时间去田野考察,甚至对山里面的植物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

此刻,下午的阳光慢慢地照在天街上,温暖明亮。除了我们这一群造访者,偶尔能看见一两个背着背篼的藏族妇女从窄窄的街上走过。各个石头房子里有施工的痕迹,估计是天气太冷了,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恰好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拿着画本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天街上上室外手工课,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围着阿来拍照,阿来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

下山的时候大家没有选择乘车,大伙儿沿着深藏在灌木丛中的小道回到松岗镇上。人去楼空的天街,过往云烟的繁华消失在远去的岁月里了,陪伴天街的是数座高耸云天的石碉。站在天街上看对面的直波村,直波村的座座高碉与天街上的石碉遥遥相望,这千年的守望见证了多少人事沧桑和世事变迁啊。

梭磨

根植于阿来内心的故乡

马尔康市梭磨乡的马塘村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阿来要回家了,天空仿佛特别蓝,阳光也变成金色的了。

我们走过小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宽阔的土地,冬季的蔬菜莲花白和土豆早已归仓,所以露出大片大片黑黢黢的土地。一条小路穿到田野的尽头就是一座藏区常见的石头碉房,这里就是阿来土生土长的地方。阿来的父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会走得那么远,飞得那么高。阿来旧居里还住着他的阿爸阿妈和至亲们,因为今天有那么多的中外客人到访,家里面早早做好了招待客人的准备。我们上到二楼的藏式客厅里,铁炉里烧着炭火,奶茶飘香。条形藏式茶几上摆满了瓜子花生,橘子苹果等食物。阿来的阿爸阿妈身着藏装坐在屋子里等着大家,俩位老人都80多岁了,精神还不错。两位老人都不善言辞,就那样静静的坐着,面带笑容慈祥的看着大家,阿来老师忙着招呼客人,有问必答。

在阿来老家的藏式客厅里,来自韩国首尔的翻译家金泰成老师独自坐在角落里喝酥油茶。金老师估计和阿来年纪相当,个子也差不多,带着一副眼镜,斯文儒雅,中文普通话很地道。

在与金老师的交谈中,他真诚地对我说:来到这里还是有一种陌生感。我体验到了另外一个文化圈。这里海拔高,山势也高。第一次来到阿来的家乡,这个藏族地方很特别。以前看见藏族人民穿的衣服很漂亮,也只是在图片上看到,现在是亲眼看到了 ,对这个地方的了解更多了,今天也知道了藏族分什么嘉绒藏族,安多藏族,真的是很有收获。

“你最早翻译的是阿来的哪一部作品呢?”

“翻译了阿来的《空山》三部曲,今年一月份在韩国已经出版了。”

“韩国有这样类似的村庄吗?”

“我常年居住在首尔,很少去乡下看看”金老师的这个回答我听不明白。我理解为经济发达的韩国村庄是不是很少了,或者说村庄与城市的界限并不明显。

风铃老师是来自俄罗斯的汉学家翻译家。高挑的身材,皮肤白皙,五官挺拔精致,一双美丽的蓝眼睛还会变色。短发的她更显精明能干的本色。风铃老师对我说:“我很喜欢阿来的精神。翻译阿来老师的文学作品是自己选择。我翻译的第一部作品是《旧年的雪迹》。这次来到马尔康感受很深,看了阿来的故乡增添了更多的感受,以前对这里没有什么了解。来到这里看了以后对这里的了解更多了,我以后翻译阿来的作品会更深刻。另外,我还要多去看看阿来的书,这样感受会更深,翻译出来的作品会更生动”。

阿来老师在给大家讲述嘉绒藏区的历史和自己对过去家乡生活的记忆。阿来还说,楼上至今还留有一间我居住的房间。怀着极大的兴趣我登上三楼去瞧瞧,那是一间普通的卧室兼书房,一张西式床挨着墙壁,邻床的墙壁这面摆放了一个木制书柜,里面放满了阿来出版的各种书籍,不光有汉文版,还有多种外文版。我收藏了两个版本的《尘埃落定》,很遗憾没有收藏到《尘埃落定》的限量珍藏版。书柜前安放了一个茶几,供休息时喝茶,很温馨的布局。另外两面墙上则贴满了阿来从小到大的生活照片以及他去国外讲学和考察的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我很喜欢其中一张阿来年轻时候与家人坐在草地上的照片,那时他还是一个青涩的青年,脸上有一股少年不识愁滋味儿的味道。屋内光线很好,出卧室门

就是露天的阳台,站在阳台上抬眼就能看见巍峨的群山,湛蓝的天空和宽阔的田野。突然想起阿来小说《空山》里的机村就是写的这个村庄吧。刚才翻译家风铃告诉我,她翻译阿来的第一部作品是《旧年的雪迹》,来到阿来的故乡,巧遇这个被雪渲染的初冬,冥冥之中某些书中的情节出现在眼前,心中不免生出诸多感概。很多人都说过,回不去的是故乡。可是在作家阿来的心里,故乡永远是回得去的,而且故乡的一切永远根植在他心里。

卓克基

土司官寨里飘飞的歌声

阿来成名作《尘埃落定》里的官寨原型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我们从阿来老家马塘下来直奔卓克基。卓克基是一个离县城八公里的小镇。小镇因为拥有卓克基官寨和西索民居而远近闻名,很多作家诗人及游客慕名而来。

我有点不明白到底是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成就了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名声,还是卓克基土司官寨成就了阿来《尘埃落定》更高的文学成就。我想都不重要吧,重要的是在阿坝州马尔康这片土地上培养了一个获得“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项大奖的著名作家,这是阿坝人民的骄傲,也是四川人民的自豪。

我们刚刚走到卓克基官寨门口,嘉绒锅庄的歌声就响起来了。一支由当地老年人组成的原生态锅庄队伍已经在官寨天井坝子里舞蹈开来,他们身着漂亮独特的民族服饰,唱着原声调的嘉绒藏语曲子,载歌载舞,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阿来自然是非常熟悉这些家乡的人、家乡的锅庄,他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进去,拉着舞伴的手跳起了锅庄。这载歌载舞欢乐的场面,让来自国外的作家、翻译家也纷纷加入到锅庄舞的队列中,我把中央电视台的女记者也拉进来,她有点害羞,跳着跳着大家就放开了,本来就简单的舞步人人一学就会,歌声笑声洋溢在卓克基官寨的上空。因为,他们的儿子大作家阿来回家了。

官寨参观完毕,下台阶,过马路,过桥就来到西索村了。西索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藏式民居建筑。纳足河与梭磨河在西索村口汇合后哗哗欢快流过。还有许许多多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这些农家小院规模大小不一,都可以搞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接待。阿来一行人在桥头一家院子里休息,主人家一楼的客厅里炉火很旺,我把刚刚熬好的清茶端给每一个客人,喝一口暖暖的。这时,阿来的粉丝们拿着书见缝插针地找他签名,拿到亲自签名的书后喜形于色。我特别想渴望一本《阿来的诗》,最终得到的是山珍三部曲里的《河上柏影》,也非常满足了。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了,暮霭沉沉的村子多了一些冬的寒意。过了今夜,世界作家阿来故乡行采风活动就结束了。明天,来自俄罗斯、德国、韩国、印度等地的作家,翻译家们将告别马尔康回北京去。这次采风于他们来说是今生第一次来作家阿来的故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当然,我们期待他们能再来,我们真诚的欢迎他们,马尔康也会热情的欢迎他们。

新闻推荐

在暴雪中“寻路”高原

读图11月初,经过3个多月的外业勘察,G0615久治(川青界)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A2标段完成报部审查地勘报告。久马高速(四川...

马尔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尔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阿来故乡的声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