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编者按
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一三五八”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是德阳社科界的重要职责。8月3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组织召开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来自市级有关部门、市社科联相关学会20余人参加研讨。与会专家紧密结合德阳实际,就如何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积极建言献策,并提交了10余篇论文。“学思行”栏目特摘编刊载座谈研讨主要内容。
李健(市委政研室)——大力倡导“四个一流”,激励干部队伍精气神。
一是以一流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认清形势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寻找差距中坚定发展信念,在明确任务中落实发展责任。
二是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为动力。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继续保持励精图治、知难而进的精神品质,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放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为保障。保持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焕发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深入践行“四个特别”,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努力使“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是以一流的发展环境为基石。加强领导力,增强服务力,强化执行力,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在全市上下形成推动“一三五八”发展的强大合力。
姚曙光(市政府研究室)——把握“六个关键”,奋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
一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德阳工业基础好,但进一步发展,绝不是简单地扩大生产能力,而是在技术更加进步、结构更加优化、资源消耗更加低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以城镇化为支撑。把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项目,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搞好城北、城南、天元等片区开发。
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能仅靠自身投资,必须借力发展,引进特大型项目,引进战略性产业,引进与产业链关联紧密的重点项目,实现跨越发展。
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出台激励扶持政策,搭建集聚人才、科研成果和政府资源的平台,引进领军人才,建设专业化科技创新园区。
五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
六是以优化环境为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再生能力。
刘伟(市委政法委)——加快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一是把握“五大关键”,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夯实社区基层基础、推动群众自治自律、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二是完善“九大体系”,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信息网络服务管理、社会公共安全服务管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新时期群众社会工作评价、城市服务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六大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职能体制、长效机制、经费投入、考核督导、舆论宣传保障。
张敏佳(市发改委)——做好项目规划,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一三五八”战略顺利实施。围绕“五基地”建设,结合园区建设、产业升级等目标,充分考虑用地指标、资金支持、技术保障等因素,合理筛选项目,加强项目入库工作。
把细化出的项目按行业分类,按时间制定项目进度表,按主管部门分解责任,按月、按季、按年督促进度。
用好优惠政策,重点做好国家和省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传统产业振兴与新兴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与民间投资、推进农业发展及农村水利建设七大类政策的收集整理与解读工作。抓紧研究制定与“一三五八”战略相关的行业发展专项政策,以引导促发展,以扶持保增长。
潘宗保(市委党校)——全面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
一是实施成德绵乐同城化战略。大力推进交通一体、设施共享、产业融合、科技合作、生态协同、服务同城等重要举措。特别是要重视服务同城,这不仅是在社保、医保、公交、通讯等民生项目在技术上的“同城”,也是人才、资金、商品等在物理空间的无障碍流动,更重要的是促进意识领域的“同城”,从观念到态度到行为方式,通过同城化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是加强与环渝经济区合作。利用资德阿高速公路和大件运输第二通道,拓展东向通道,打造进出重庆和川中腹地的便捷通道,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轻纺和农产品加工业合作为纽带,强化与重庆、遂宁、南充和广安联系,带动德阳东南丘陵地区发展。
三是打开西向开放新局面。依托德阿公路,打通西通道,全面拓展与阿坝州的互利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阿坝州丰富的锰、锂等资源,提升壮大德阳的新材料产业。
杨峰(市科知局)——实施“六大工程”,在做优科教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德阳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争取把德阳市列入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
二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进行重点引导培育,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工程,引导和组织企业及技术创新联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
四是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在全市每个工业园区建成1—2家孵化器。
五是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认真研究制定《德阳市关于加快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双百工程”)的意见》,推动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政府资助为补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机制。
六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完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协调管理体系,巩固德阳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成果,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
周绍国(市经信委)——发挥经信委职能作用,突出打造好“三大”基地。
一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15年,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培育主营收入上百亿企业4户、上亿元企业200户、上千万元企业600户。
二是打造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五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0%以上。
三是打造西部新型化工基地。到2015年,恢复500万吨/年磷矿石生产能力,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实现传统化工产业向新型化工产业的转变。
曾甦(市交通局)——围绕“一三五八”战略,按照“南融成都,北接绵阳,贯通东西,覆盖全域,支撑发展”的思路,建设成德组合型交通主枢纽。
新建天星快速干线、旌江快速干线公路。完成德阳市公路运输综合枢纽站南、北站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遂德阿高速公路(绵竹—德阳—中江高速公路)。推进国道108示范工程建设。
配合做好成绵复线、成德南、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着力推进市域内市、县结点城市快速干线改造,加快形成高等级的市域环线公路。抓好绵茂公路和广青公路三期工程建设。
全面完成6个县、乡客运站点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系统。通过城际客运便捷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货运服务物流化等措施,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许晖(市农业局)——开展“九大产业基地”建设,为建设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提供原料供应保障。
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优质稻的引进和推广,发展优质稻深加工龙头企业。
建设优质油菜基地,建立两大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即川西平原双低优质油菜基地和川中丘陵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建设优质晒烟基地,发展烟叶稳定、烟农增收、财政增税、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品牌增位的现代烟草农业。
建设蔬菜基地,推进绿色、有机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外销型蔬菜,培育蔬菜品牌。
建设食用菌基地,巩固黄背木耳和稻田蘑菇生产,大力发展珍稀食用菌。
建设水果产业基地,在龙门山脉沿线山区发展早熟梨,东南丘陵地区发展优质梨;在什邡、绵竹沿山地区发展特色猕猴桃;在罗江发展贵妃枣。
建设种子种苗基地,以现有制种基地为中心,结合市场需求,扩大制种面积,积极向周边地区辐射。
建设蚕桑基地,加强桑园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亩桑效益。
建设中药材基地,形成优势中药材产业带。
王泽源(市卫生局)——加强“四个对接”,建设西部卫生强市。
一是对接区域中心大城市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建设和发展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按照百万人口规模做好中心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是对接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到2015年,每个行政村建设1所村卫生站。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对城镇居民的全覆盖。
三是对接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建设, 构建精神病人防治康复体系。到2013年,初步形成“安康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网络。建立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逐步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促进医患和谐。
四是对接推进四川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发挥卫生公共服务职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卫生服务和各类特需医疗卫生服务,完成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把振兴中医作为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中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袁丰(市税务学会)——以税收作支撑,加快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组织税收收入,壮大地方财力,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通过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高新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推进“五基地”建设。通过开展税收法规宣传、主动上门辅导、咨询一对一、畅通办税流程、预约提醒服务等纳税服务工作,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陈敏(市国调队)——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重装基地”建设。国际金融危机对装备制造业影响的滞后特征十分明显,当前企业面临订单不足、利润下降、资本金不足、货款回收难等诸多困难。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把政策、规划等落到实处。
加强园区配套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建立和完善要素市场。加快人才引进和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争取国家信贷支持,对扶持产业实行差别利率或补贴机制。既要研究招商引资政策,又要鼓励本土企业发展壮大。
学思行·中心组学习园地
承办
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
德阳日报社理论评论部
市委宣传部主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盛雄)6月17日-18日,省政法系统主题教育活动督查组来到德阳,对德阳市政法系统“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行祝出席...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