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
在阿坝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伫立半山上的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那是藏民们的居住地。我小时候就出生在半山腰的一所学校里,虽然不是像藏民那种石楼,但我对半山腰的房屋有着特别的情感。
今年9月在西藏甘南地区看到了藏式民居的半山寨,惊奇有的房顶呈粉红、果绿、天蓝色,在群山中涂抹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阿坝州的半山寨风格有些不一样。阿坝州的半山寨是以西索民居为代表,具有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
半山寨的房屋多为木屋架,用土围墙或石围墙,坐向不一,伴山而生、倚山而造、傍势而立,是用山中的石和泥砌起的。房屋多为两层,最高有四层,建筑艺术独特,看上去下大上小。听朋友说石楼重心向内,稳定性强,与羌式民居楼体外形八角、六角、五角、四角的传统石碉楼风格迥异。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如果在春夏季节,半山寨以青山为背景,翠绿中呈现一片银色,加上蓝天白云的衬托,显得格外耀眼。
石楼每层有一到两个窗口,听说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感觉他们的窗框很讲究,多是彩绘装饰,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浓郁。也看到过用石头色差与主墙体区分开来、很朴素的那种窗户,自成格调,在建筑装饰部分体现自我审美观,融入了藏家主人的情感、情绪、趣味、意念。
最喜欢的是山寨四个屋角,其尖点缀着白石头向上挺着,四角顺势形成的角锋直指蓝天,像仰起的不知疲惫的头,也许是在沐浴山野里清晨的第一缕清风,感悟流星划过夜空的悲壮。屋外被风残蚀的墙犹如一座丰碑,彰显它的久远和古老,凝聚着半山人千百年来修铸山寨的个性和成就感。寨口、房前、房顶立有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给原本神圣而古老的房屋增添了灵动与神秘。
藏民多依山形,顺势在半山开垦出图案样的地,年复一年在上面耕耘和收获,这片土地便是梦想和希望的摇蓝。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男女老少,尊卑贵贱在这里被习惯界定得非常清楚。生活虽然闲散,却很规矩,藏家的第一缕炊烟是女主人点燃的,每一桶水是姑娘们背回家的,第一把糌粑是捏给老人们吃的,每一碗香甜的奶茶是男主人喝的……
到过这里的人们,心中都会留存着对半山寨古老、纯朴、恬静、边远的鲜活记忆,它是川西北高原上万淙翠绿之一点,延绵千里大山的一处风景。
想有一天再去感受半山寨独特的韵味。
新闻推荐
陈太婆在春熙路天桥下卖鸡毛毽。朱建国摄86岁的老婆婆陈玉珍在春熙路天桥卖毽子,为自己的患病儿子挣治疗费,经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独家报道后,引发了读者和市民热议,而面对爱心捐助,陈婆婆一家...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