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日,也是中国青年者愿者服务日,还是传统节的元宵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内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地震如何逃生、溺水如何救援、火灾如何自救……150多名学生志愿者,他们用课桌代替了饭桌,用知识代替了美食,大家齐聚一堂,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年”。
◇本报实习生 张 铮 文/图
培训现场:
教得仔细 学得认真
3月5日下午3时许,在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内,150多名学生志愿者正襟危坐。他们一边听着内江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黄永茂的讲课,一边仔细观看志愿者讲师们演示如何应急救护。
“遇到地震的时候可以选择厕所和厨房等空间狭小的地方进行躲避。”“在火灾现场逃生时,要尽可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生。”课堂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不仅为志愿者们讲解了发生地震怎么躲避、逃生,碰到交通事故如何现场救援,以及溺水时怎么做心肺复苏等,还利用人体模特,手把手地教志愿者们怎么做应急救护。
“力度不够,再用力一点。”“吹气时要用余光观察模特胸前是否有起伏。”“包扎的时候先要止血。”在心肺复苏的教学中,老师仔细地规范志愿者们的动作;在止血包扎的示范中,老师也耐心为志愿者讲解详细的步骤。
两个小时的课程结束了,在经过应急救护知识的讲解与示范之后,不少志愿者都掌握了简单的应急救护知识。
学生心得:
“遇到突发情况,不再手足无措”
“我有过亲身经历,所以今天学到的知识对我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志愿者杨小霞来自阿坝州,她告诉笔者,在5·12地震时,她还在上初中。地震当天,当她在回家途中看到大量的伤者,心中不但十分害怕,也很着急。
“虽然自己没有受伤,但那个时候基本不懂什么急救。”杨小霞说,从那时候起,她就对急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之后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急救知识。经过今天的系统学习,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同样也是大二学生的翟波告诉笔者,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救援。翟波说,小到简单的伤口,大到发生事故的现场救援,学到了这些技能,生命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此次前来学习的150多名志愿者,多数都是2014年进校的学生,其中不少人以后都将参加对外义务支教,以及义务服务等活动。他们觉得,在学雷锋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习应急救护,不仅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让自己遇到突发状况时知道该怎么做。
红十字会:
广泛传播急救知识
“开展这样的知识技能培训,是希望提高志愿者们的技能。”内江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黄永茂告介绍,自5·12汶川地震之后,他们就加大了应急救护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志愿者时常都会外出服务,难免会碰上一些突发情况,因此不管是对他人还是自己,应急救护关键时刻都会发挥作用。
“这次应急救护进校园还只是开始,后续还将继续为更多的人传播急救知识。”黄永茂告诉笔者,除了此次“应急救护”进校园外,他们还将开展“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以及“进社区”等活动,要让更多普通人学会急救知识,在面临灾难时,大家都有“应急”的办法,提高生存几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斌)“福龙,你‘亲戚\’明天要来看你了。”8月18日一大早,阆中熊猫乐园熊猫科普馆的饲养员何春艳亲切地呼唤大熊猫“福龙”来吃早餐,其他工作人员则忙着布置场馆。今天,将有30余名欧洲熊猫“粉...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