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阿坝新闻 > 正文

静静流淌的声音 ——读《那山那林那泉那人》

来源:阿坝日报 2015-11-27 14:05   https://www.yybnet.net/

■周家琴

南湖的秋天温润恬静,满地金黄的龙爪菊铺开炫丽的背景,湖面朦胧着一层薄雾,阳光也是欲露还羞的样子,黑天鹅畅游在湖里,这样的良辰美景下选一小亭坐下来品读书文,度过时光是非常惬意的事。今天继续阅读阿坝州作家杨宁的散文集《那山那林那泉那人》,在静渊书生的文艺书斋里漫游,聆听那些灵动文字里。这些美妙的声音,也许是他童年的山林中一朵花开的声音,也许是他吉他弦上缠绵的小乐曲,也许是他这么多年来内心里静静流淌的情韵声声。

A

时光之手已经把我这个学弟疏理成一介文静书生,静渊书生是他的笔名,可见杨宁骨子里那些静静流淌的书生气息,难怪乎那些年写下这么多的真情文字。

杨宁的散文集《那山那林那泉那人》分“那山那林那泉那人”“漏尘斋随笔”“午后阳光下的救赎”“吉他弦上的晚风”四辑,将近六十篇散文。这些文字里描述的是作者近20年来的生活轨迹,作者用干净流畅的文字对过去,现在的生活经历作了深情的回顾和真知灼见的人生感悟。从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窥见一个人心灵中最闪光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生有理想追求,对生活无比珍惜热爱,对社会有着良知与责任,对文学艺术的虔诚与膜拜!

记得著名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杨宁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爱好文学,爱好摄影,爱好音乐。因为对生活的爱注定他是一个用情感写作的作家,他多情的眼睛里总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着一颗兰心慧质的艺术气质。读杨宁的散文可以看出他喜欢写叙事散文,也喜欢写思想性强的议论型散文,这种散文不仅仅有思想的厚度,还带有哲理性的辩证思维。

如果把回忆当酒,时间越久酒味儿越醇香,时间越久醉意也更浓烈。在第一辑“那山那林那泉那人”中,收集了作者二十八篇散文,里面的多篇作品都满含深情地记叙了曾经的旧人旧事,《故乡有座铁索桥》是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是对久别故土的怀念。当我读完《那山那林那泉那人》后,作者也把我带回那个纯真贫穷极左或极右的年代:那山是文革时期养活了他们全家老小的山,那林是作者幼小心灵中永远长青的青杠林,那泉是甘甜他们一家人的生命之泉,那人就是他们一家七口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亲人啊!正如作者所说:沧海桑田,当年弱小的孩子如今已人到中年,在这丰衣足食却缺少心灵归宿的世界,如果心灵可以回归,我希望回到这里,再次找回——那山那林那泉那人。

B

当你老了,翻阅那些静静流淌的文字,聆听文学之树上那些花开的声音,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生活不仅仅是把最美好的呈给人看,更多的是把一切美好留给自己滋润心灵。这一点,我想静渊书生是做到了的。

第二辑“漏尘斋随笔”中收集的近20篇文章中,表面上看是作者随心所欲的记叙时令季节的感伤,回忆此去经年的辛酸过往,反思人生路上的忧患与得失,亲情与爱情。其实篇篇散文都是作者最由衷的真情流露,读后一样震撼人心,一样温暖人的心灵。所谓随笔,我简单理解为随心所意的心情记录,这种记录可以有手随心动的快意。正如作者说的:这是一种纯粹只为着自己想写而写,诉说般的写作。不为迎合世俗潮流、不投稿、不发表、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所以它们是这本集子里最直白、最坦诚、是书生的静心之作,也最能代表书生一个时期真实的精神状态。

杨宁从小生活在川西北高原上的四姑娘山脚下,是从高原山区一步步走出来的优秀的儿子。他当个教师,当个基层乡村干部,如今在政府部门任职。长期生活工作在大山里,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人文因缘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感悟。所以那些随笔散文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产物,可见作者是一个生活缜密,善于捕捉灵感的作家。同时作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在他的文字中是可以明显感受到的。

C

“真正的文化来自于一个民族或一个群落固守的非迷失的恒定状态,它以美的创造和生命自然的体悟作为起点和归宿”。

杨宁散文集第三辑“阳光下的救赎”收集了十篇文章。这些篇目中体现了对社会对生活更多的反思,更多的扣问现实情节。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思想者。基于我和杨宁是同窗求学两年的校友的缘故,我深知青年时期的杨宁同学是个酷爱音乐的人。他曾经是那个时期校园著名的吉它手。从《纯心灵感受的自由》《仲秋闲谈》《青绿在心》等篇章中,作者由衷地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谈贝多芬的巜命运交响曲》《月光曲》,谈瞎子阿炳的二胡琴韵《二泉胦月》,谈印度电影里那些震撼人心的音乐等等。有音乐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自然懂得音乐欣赏的人也是幸福的人。"生活中有音乐,懂得音乐只是为了让自已生活更充融丰润,让自已的灵魂更轻盈宁静,让自已的品位更洁静优雅",我觉得作者就是沿着那条浪漫的音乐小路走下去的,在音乐的绿色森林中聆听燕语呢喃,鸟语花香的。第三揖里的其他内容也渉及到父亲母亲,老婆孩子,同学同事的所碎情感交集。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有着强烈责任心的担当男人。这种品质决定了他人生的品位,一个活在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中的公务员,这个常人眼里的公务员是个多面手,活得实在率真,有情有义。

D

一个文人书生的成长一定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梦想过程或许有着破茧成蝶的煎熬,终究是会起舞翩翩飞起来的。

作家杨宁在文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行文风格在近期有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第四揖“吉他弦上的晚风”中来了个华丽转身,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心中的文学价值就是启迪人的心灵,引领人们崇尚真善美。大凡诸多作家心性敏感脆弱率真感性,骨子里追求一种抒情诗意的浪漫人生。杨宁散文集最后收录的十九篇随笔心语散文是我比较喜欢赞赏的,沉浸在作家那些字字珠肌,粒粒饱满,情真意切地文学语言意境里,感悟其思想内容空间更为辽阔悠远,语句更为凝练深刻的文字,粒粒馨香扑面而来。杨宁自己都承认:我们一直在回望着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知的距离,我可以肯定地知道,我会选择决然地前行——要么渐行渐远,要么逐渐接近生活的真相。

也许因为作家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才会在《不眠的秋夜》里思索人生哲学,生活艺术,惟美心愿里的今夜今秋。杨宁年轻时候做过一名小学老师,这个多愁善感的老师曾在校园里看宿鸟归飞,在校园里熏陶训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同时作者也是一名珍惜情感疼爱亲人朋友的暖男,在杨宁的很多文字中常常流露出让人动容的至爱真情。这些情感的表达貌似普通常见的平常主题,其实是非常接地气的人间真挚情感。一个内心活得如此细腻的大男人是很容易让人喜欢的。这些细腻的情感甚至连我们相隔甚远难得一见的老同学老朋友都能真切感受得到,这必竟是一种暖心的东西,谁又会不喜欢呢!

窗外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的深秋,这个秋天我细心品读完杨宁的散文集《那山那林那泉那人》,从文字见人品,从思想见精神,从过去见现在,从青涩见成熟,我想我是被那些文字真切的感动了。于是有了上述文字,算是一种肤浅解读,一种对学弟杨宁发自内心的真情厚意!

新闻推荐

马尔康地区老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话发展

本报讯(陈明锐记者王建平王璎)为进一步加强阿坝州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工作,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余热,12月9日,阿坝州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召开了马尔康地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静静流淌的声音 ——读《那山那林那泉那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