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其军
梭磨河中的流凌诠释着数九天的寒意,而大街上各处欢迎代表、委员的横幅洋溢着“两会”火热的暖意。1月18日,杨克宁州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整个“两会”会场充满了暖意。阿坝更美了,这得益于我们对生态的重视和保护,阿坝更富裕了,这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的谋发展。
当年,勤劳勇敢的阿坝儿女为响应国家保护生态的号召,放下斧头,走下了高山。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下,各族儿女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寻找异军突起的机会。砍树人变植树人,整个阿坝由“木头财政”艰难转型,确定“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数年耕耘,阿坝的水电工业成为财政收入“擎天柱”,旅游业成为财政新增长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2015年经济建设中,阿坝州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深入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系列改革措施,大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全州经济逆势上行,快速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增长8%。
当下,全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阿坝州经济逆势上扬的同时,州委、州政府更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以生态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增加百姓福祉。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造福百姓,让人提升“幸福感”,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则在提升百姓“幸福感”方面更加直接有效。这就是说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报告》中飘红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对生态的投入就多了。
2015年,阿坝州完成人工造林15.9万亩、退耕还林4.8万亩、退牧还草206万亩,治理地质灾害26处、沙化13.2万亩、水土流失108.2平方公里,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5个,整州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直观的数据背后,《报告》中其实有严谨的语言表述:“十二五”期间,阿坝州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水资源管理制度,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打幅度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1.1个百分点,草原退化、土地沙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民心所向,民之所望。阿坝州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水。
发展是硬道理,正是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强基固本促和谐,构成了阿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局面。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一些,生活质量更高一些,人居环境更好一些,对困难群众的关爱、支持力度更大一些,对生态保护的热情再高一些,形成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
新闻推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2016年1月21日阿坝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秉国所作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