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不缺“失”和“位”助推教育发展的“量”和“质”
■记者颜天杰
“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州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重要部署。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智力开发、品格情操陶冶和文化积淀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年的州“两会”上,政协委员李仁义认为要提高教育发展的“量”和“质”,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使其不缺“失”和缺“位”。他带着《关于加强农牧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来到会场。
用脚步丈量“民情”,他要为家庭教育“发声”
李仁义告诉记者,他一直从事着和教育有关的事业,尤其是从担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以来,青少年的教育就是他最牵挂的
事情,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的有无、好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在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接触中,李仁义发现不少农牧区儿童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教养方式存在缺陷;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指导,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他认为,加强农牧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晶金隆酒店李仁义入住的房间里,谈起他作为州政协委员在基层调研走访的事,他打开了话匣子:“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记录了厚厚的一本,希望这份建议能够引起州委、州政府的重视,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为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虽然在全国‘两会\’上,已经有不少委员提出了要重视家庭教育,不少内地家长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但是针对我们阿坝州来说,许多家长都忽视了家庭教育,普遍缺乏专业的指导,这对儿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李仁义告诉记者,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对培养民族地区人才、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积
极的作用。
通过深入藏寨羌乡实地调查,经过多次修改补充,李仁义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建议来到了今年的州“两会”上。他告诉记者:“他这次的建议是‘沉甸甸\’的,是成百上千藏寨羌乡群众的期盼和心声。”
在会上将为群众“代言”为教育发展积极献“良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采访中,这句话反复被李仁义提及。在很久之前,他就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育发展‘数量\’成倍增加,而‘质量\’的提升却被忽视。”
“在教育问题上,首先是党委、政府要重视,要发挥主导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李仁义说,阿坝州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农区、牧区许多家庭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一年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聚少离多,家庭教育缺“失”又缺“位”,要改变农牧区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政府干预,出面加以引导,
更需搭建起科学化和专业化的队伍,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李仁义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家庭教育的指导程序化、常规化,组建由妇联为主体、村寨妇女主任参与的专(兼)职干部队伍,形成指导家庭教育的合力和可控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二是注重实效,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采取举办讲座、张贴标语、开办专栏、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有计划地推荐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和通俗读物,为家长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三是因地制宜,筹建专(兼)职的家庭教育专家队伍,政府提高资金保障,抽调优秀家长和优秀教育、卫生工作者,组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或讲师团,依托村寨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一批基层家庭教育工作骨干,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希望我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让孩子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新闻推荐
■记者叶其军倏忽一年,又逢两会时节,年年岁岁会相似,岁岁年年报不同。两会好似阅兵式,人大、政府、法检、财政……一年到头干了嘛?干得好不好?晒一晒,遛一遛,评一评,议一议。好了,点个赞,举个手,同个意,感谢感...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