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记者张明海
2月24日16时,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的成阿工业园内,四川鑫炬新兴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一块块云铜,经多道工序的压延技术处理后,变成光洁闪亮的铜丝。
鑫炬新兴公司是成阿工业园内首个享受阿坝州留存电量政策的企业。“按照阿坝的工业用电电价,每年我们的用电成本将减少一半以上。”该公司生产方面的负责人魏子阳介绍,两年内,公司新材料铜丝的年产量将从1万吨扩容至5万吨。
2009年2月5日,成都市与阿坝州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七年下来,“初长成”的成阿工业园正面临怎样的“成长烦恼”?
“成都速度”引领跨区域合作
成阿工业园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汶川地震灾后异地建设的产业重建园区,甫一开始,“成都速度”就贯穿其中。
2010年下半年,成阿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到2012年底,83公里的园区道路全部建成,水电气等配套也全部完成。“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各项优惠政策,不到三年时间,10平方公里园区的基础设施全部完善。”成阿工业区管委会项目促进局局长吕勇感触很深。
同时,成都阿坝两地的协作效应也得到体现。
根据两地签署的《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成都市和阿坝州共同承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早期投入;投资方面,成都市出资60%、阿坝出资40%,共同组建成阿发展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融资等事宜。
为解决基础设施资金来源难题,金堂县为园区发展财政垫支近1亿元,并提供了价值25亿元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阿坝州为园区争取灾后重建资金和援建资金,利用阿坝州城投债指标成功发行8亿元公司债券,这是四川省首支募集资金用于“飞地”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企业债券。
吕勇介绍,2015年,园区积极争取阿坝州留存电量匹配额度4000万千瓦时,较低的用电成本,也为园区招商引资赢得了更多优势,“促成了天津巴莫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落户。”
根据成阿工业园管委会提供的数据,2015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共计5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6.89亿元,实现税收收入9507万元。
结构调整后还有更深考量
不过,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建设之初,成阿工业园曾定位为“阿坝州企业外迁的成都承接地”。随着园区的发展,这一定位也发生了改变。
吕勇介绍,因为阿坝州搬迁出来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矿石加工这样的高耗能企业,放到成阿工业园,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同时,园区建设早期更注重项目引进的数量,相对来说引进门槛不高。“多的时候一年引进30多家企业,造成最早引进的项目不是特别理想。”此外,随着企业的不断入驻,10多平方公里的园区用地只剩下100亩左右。
于是,结构调整成为园区新的主攻方向。
2011年开始,按照“一区一主业”的思路,成阿工业园确立目标: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同时,门槛也相应提高,更加注重质量。以2015年为例,当年成阿工业园签约上海同捷科技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等9个项目,协议总投资约110亿元,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64.8亿元、税收35.5亿元。
“对于园区内原有粗放型企业经营困难的,我们也积极整合资源,促成相互之间的联姻合作。”吕勇介绍,目前成阿工业园区内节能环保项目占据整个园区企业的70%以上。
目前,尽管产值总量还不是特别“亮丽”,但在近两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园区企业用电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加。吕勇认为,这是结构调整“先行一步”的成果。
而对园区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园区已有更深的考量。“为推动成阿工业园区的扩容增效,目前,成都阿坝两地正在统筹考虑申请国家工业园区建设。”吕勇透露。
新闻推荐
3月5日,是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新风尚,阿坝州各县(市)纷纷在机关、学校、农村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践行奉献、爱心、文明、环保等理念,营造浓烈的“学雷锋、我行动...
阿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