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六十年峥嵘岁月稠,六十年一路凯歌奏。在中共若尔盖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若尔盖县78000余名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若尔盖县政治经济社会实现了全面进步。
去年,若尔盖县GDP增速高达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50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100万元,旅游总收入122000万元,增速达到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0元,增长14.6%,农牧民人均收入9220元,增长31.2%。(统计数据:该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保稳定、促发展作主线,投资继续拉动,工业大幅度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日益活跃,旅游产业的火爆,使该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39128万元,增长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258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85万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6909万元,同比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49134万元,同比增长0.3%。全部工业增加值15288万元,同比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238万元,同比增长28.5%,建筑业增加值11621万元,同比增长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94万元,同比增长1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2772万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16万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7767万元,同比下降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845元,同比增长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63元,同比增长14.7%。金融机构季度末各项存款额207869万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76201万元,同比增长17.7%。金融机构季度末各项贷款70005万元,同比增长4.5%。旅游人次173.5万人次,同比增长31.6%;旅游总收入123232万元,同比增长14.4%。)
2015年,若尔盖县主要预期目标为,GDP增长11.3%,达到17.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达到18.72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增长8.8%,达到185万人次,收入增长10.4%,县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达到299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8%,达到10950元。
新闻焦点:
从上面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若尔盖县的经济实现了稳定的快速增长,真正实现了社会全面进步,财政稳定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成为全州率先跨越万元大关的先进县之一,切实做到了富民强县。
新闻分析:
若尔盖县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政治的和谐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投资环境的持续向好。今天的若尔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社会事业健康协调,生态建设大见成效。
谁能想到,作为全州唯一国土面积过万的全省国土大县,这个当年吞噬过不少红军战士宝贵生命的偏远荒凉水草地,已经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梦想,社会繁荣进步,交通四通八达,盛夏季节车水马龙,草原新城愈发靓丽,牧民新居星罗棋布,踏上了稳步提前奔入小康社会的坦途,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若尔盖县畜牧资源得天独厚,有天然草场1212万亩,可利用草原占草原面积的80.7%,常年饲养牲牛、藏系绵羊等草食牲畜120万混合头。有林地面积147.4万亩,有脊椎动物29目65科251种,植物127科1162种,有紫果云杉等珍贵林木。药用植物等121科1094种,县藏医院研制的珍珠七十丸及仁青系列藏药享誉藏区。矿产资源有泥炭等30多种,泥炭储量达41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被中外专家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
若尔盖是“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和“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是大九寨国际旅游核心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若尔盖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安多藏族文化、悠久的宗教文化,又有红军长征文化和农、牧两个迥然不同的区域文化,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之一。是连接川甘青三省的“民族走廊”,闻名世界的“国际重要湿地”,是红军长征和共和国九大元帅曾经走过的地方,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河曲马的故乡”。若尔盖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和“云端天堂”之称,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东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林涛荡漾,西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肥壮。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族人民以“增量提质、好中求快、跨越发展”为总基调,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党建提升工程建设、旅游快速发展以及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等重大历史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扩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质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提高、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去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9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00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0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5亿元,年均增长11%;贷款余额由35060万元增长到59700万元,年均增长19%,(统计数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2772万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16万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7767万元,同比下降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845元,同比增长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63元,同比增长14.7%。金融机构季度末各项存款额207869万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76201万元,同比增长17.7%。金融机构季度末各项贷款70005万元,同比增长4.5%。旅游人次173.5万人次,同比增长31.6%;旅游总收入123232万元,同比增长14.4%)支持牧民定居、扶贫开发和“三农”发展的民生贷款资金占到5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成功调整为411940。这些数据表明,若尔盖县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大县,产业结构已得到优化,畜牧业产值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得到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最近5年,若尔盖县共争取落实项目558个,投资总额达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22889万元增长到185000(182772)万元,年均增长13%。建成4条、通村通畅工程和4条、65.5公里通村通达工程以及辖曼至嫩哇中桥。实施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成县城至唐克、县城至红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唐克至辖曼、红星至崇尔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白龙江流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能源短缺的面貌。大力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完成县城西区市政道路、县城集中供暖项目、县城污水管道出口整治工程、廉租住房二期工程、阳光水岸房地产开发项目、唐克镇市政道路、唐克供水改扩建工程、崇尔乡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唐克、花湖、巴西垃圾中转站等项目,改善了若尔盖的对外形象。进一步加大河流防洪工程建设,实施唐克防洪堤、县城防洪堤、占哇乡占哇沟防洪治理工程、降扎乡白龙江防洪治理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河流沟渠的防洪能力。实施城镇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达扎寺镇供水工程建设,解决了县城1.5万人长期以来的饮水安全问题。
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近年来,该县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成高原优质油菜、高原马铃薯、无公害蔬菜、道地中药材等五大特色种植业生产基地47655亩,农业总产值由37492万元预计增加到70200万元,年均增长13.37%。加快唐克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热尔大草原湿地修复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辖曼种羊场藏系绵羊良种繁育基地和求吉藏香猪生态养殖小区四大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越冬育肥工程,加大牲畜出栏力度。以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推进农牧产业化经营,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个。借助国家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的实施,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县域经济持续增长
若尔盖高原之宝配方婴幼儿奶粉生产线投产运行,畜肉加工企业完成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成阿西茸乡团结村大黄中药材初加工厂基础施工,唐古特大黄中药材加工基地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引进四川诚隆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工建设圣唐酒店。西藏奇正藏药集团正式与该县签订“夏萨德西”藏药的合作开发协议,藏医药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家,去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4865万元,每年保持31%的增长速度,工业经济的快速提升,成为了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全力打造黄河九曲第一湾国家AAAA级景区。花湖景区生态治理恢复以及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与文化融合迈出新的步伐,一批旅游文化企业、餐饮服务行业和旅游产品开发企业落户若尔盖,一批上等级的酒店、宾馆破土动工,一批基础条件落后、接待能力较差的餐饮住宿行业进行改造提升,牧家乐、自驾营地全面开花,骑马、射箭、漂流、马术、艺术写生和红色文化体验等旅游业态正在蓬勃兴起,旅游硬环境和软实力不断提升,游客数量与日俱增。去年,该县接待游客总量达到170余万人次。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社会事业健康协调
若尔盖县加快推进一批教育、卫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38所学校、16441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定期分析和联系会议制度,实行学校维稳责任制,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抓好学校软硬件建设,狠抓教育质量管理,巩固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成果,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开。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政权基础保障,完成县委党校等一批项目施工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政权设施条件。
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实工作和阿西乡5万亩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唐克镇1万亩人工优良牧草种植示范基地、辖曼乡1万亩防沙治沙工程示范基地、红星乡1万亩草原鼠虫害治理示范基地、阿西1万亩草原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的建设和后期管护工作,抓好国家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以及矿山开发植被恢复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完成国家、省级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完成天然草原牧草补播18万亩,灭治高原鼢鼠15.3万亩。2013年,若尔盖大湿地荣获央视“美丽中国·魅力湿地”特别关注奖,成为全国前20强魅力湿地。
紧紧抓住发展机遇
近年来,若尔盖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全力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藏区、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倾斜政策。国家在资金和项目上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川甘青结合部藏区发展已从国家层面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综合改革等政策呼之欲出。党和国家已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全面部署。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了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全面支持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建设方面的政府扶持、产业发展项目逐步增多。湿地保护以国家生态特区建设为契机,拓展民生保障范围和内容,争取到更多生态保护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建设项目。
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浙江、德阳的援建为若尔盖县发展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四川省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实施,四川省对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阿坝州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生态经济增长极战略和四川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建设、省对发展中藏药业的支持进一步拓展了若尔盖县的发展空间,推动了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化、生态、特色农牧业的加快发展。
红原机场、九寨黄龙机场使环机场旅游经济圈建设初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多。省道209、301、302,国道213、317线改造与汶马高速建设、县级道路的进一步提升改造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川青高速、川青铁路、成兰铁路等重大交通线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若尔盖的区域发展条件。阿坝州确立的“全域、全时、多元”景区,促进旅游业实现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的打造,为若尔盖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迎来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王洁张华毛宗旭·
新闻推荐
近年来,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彻底改观和若尔盖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受到人们的追捧,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持续升温,给若尔盖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近年来...
若尔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若尔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