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2013年以来,汶川按照“产村相融、农旅互动、点圈共进”的思路,坚持以农业“五千万工程”为抓手,搞立体农业,靠生态致富,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村相融现代农业效益高
2013年年底,雁门乡芤山村的陈兴富开始盘算着自家今年的收入:在甜樱桃种植示范园种的甜樱桃收入30000元;在大枣种植示范园种大枣收入20000多元,在外打工收入5000多元……算到这里,陈兴富脸上笑开了花。
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发展进程,汶川县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思路不动摇,大力发展以“三桃一花一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五千万工程”,建设一批生产标准、规模适度、产业链长的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基地。截至2013年,全县建成甜樱桃基地2.3万亩、猕猴桃基地3万亩、核桃基地5.1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560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培育专合组织10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家庭农(牧)场95家。着力培育高原、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无公害及有机农畜产品3项,成功申报“三江黄牛”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2亿元,同比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91元,同比增长24.3%。
“过去在地里刨粮食,一年能赚多少?出去打工,我这么大把年纪也不好找活路,现在在村上发展种植示范园,不仅基础环境得到了大改善,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前,外地客商直接上门收购农产品,守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觉得这日子是越过越安逸了。”今年60岁的王大爷一边修剪着自家的樱桃树一边对大家说道。
汶川县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以“产村相融、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为思路,发展环线经济,建设高半山新农村经济体,扎实推进漩三、绵草、克布和威雁四条农业精品环线的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强基础、调结构、强配套、促增收、净畅宁丽,做到了园、圈、气配套,退、改、调联动发展,院、文、美协调推进。2013年共整合资金2亿余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其中省级专项资金2500万元、县级配套2000万元、整合其它项目资金1200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500余万元。去年7月,汶川县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验收。
农旅统筹乡村旅游活力足
在2013年年底启动的“杀年猪、观雪山、晒太阳”活动中,绵虒镇三官庙村就迎来了上百名游客。热腾腾的年猪肉,香喷喷的血旺,三五朋友齐聚一桌,品地道农家羌菜,体验田园生活。在这里,游客们不但吃上了生态猪肉,还可以晒太阳、观雪山、买土特产,品味民俗文化。
“这几年,发展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不光是我们家生意好,周边的农户也增收不少。”看着这一切,刘老板笑眯了眼。
萝卜寨古羌农家乐的刘老板说道,2013年,她经营的农家乐已经接待了不少游客,节假日的时候还需要提前预约才有座位。古羌农家乐还雇了村民帮工,除了打工挣钱外,遇到举办各类节会时,大伙儿还把自己家里养的土鸡蛋、腊肉、羌绣等土特产拿来卖,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年年都被一抢而空。“大家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了。”萝卜寨绣娘王秀珍笑呵呵地说道。游客的消费直接带动了汶川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汶川县深度挖掘优势资源,推行“农旅统筹、全域景区”发展思路,突出吃、住、行、游、购、娱特色旅游支撑,围绕全域景区、全时景点、全民旅游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度假旅游、阳关旅游、民俗旅游、会展旅游、康养旅游。
目前,汶川已成功创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力争在2014年完成北部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创5A建设工作。2013年,汶川县筹办或参加了西博会、山货节、农博会、食博会、樱桃节、猕猴桃节等节会10余次。组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商户等累计300余家、产品上千余种,实现直接销售收入500余万元、间接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仅西博会就签约合作项目30个,投资金额达76.43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程)近日,汶川县映秀小学校10岁的四年级学生张勋突发疾病,后诊断为白血病,家人四处为孩子筹款治疗。映秀小学即刻组织全校师生为张勋捐款,短短几天共捐款12495.5元。同时,映秀人民政府干部职工...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