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排勇 史付莉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日前,汶川县克枯乡高半山74岁的周达村老党员王克正揣着1000元现金,早早赶到村委会参加党员大会。今天的大会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全村党员干部要为拓宽通组道路集资。
周达村由周达、若布、竹石达、小寺四个村民小组形成,全村197户726人,其中若布、竹石达、小寺三个上山组12.6公里的通组道路很窄,不足2米,仅能通拖拉机和小型面包车,严重制约着村上的产业发展。
“我所在的若布组是周达村的最高点,海拔2480米,家里面种植的400多棵青红脆李今年已经开始挂果了,这条通组路太窄了,卡车上不去,运输难,道路就成了我们高半山的最大问题。”开会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蔡盛华指着大山深处弯曲的通组小道介绍说。
周达村是克枯乡的产业大村,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共栽种大樱桃1400余亩,青红脆李1400多亩,中药材基地200多亩。樱桃采摘季节,水果商贩车辆摆满道路,自驾游客上不来,道路通行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组织游客采摘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拓展建设迫在眉睫。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汶川县、乡、村组干部在周达村走访村民,耳里听得最多的就是村民反映的停车难和通组道路窄的问题。
“我们村的情况各位党员干部都清楚,停车场项目在县里的扶贫项目支持下已经全面动工建设,通过积极争取,县里还给我们拨付了50万元,用于拓宽上山组12.6公里通组道路的资金,修路的钱有了,但对占地村民补偿的钱就没有了,希望党员干部积极带头集资,不要让村民们吃亏。”上午十点,党员大会上村支部书记李从学动员全村的党员干部。
集资活动开始,王克正将兜里的1000元拿出来放到了捐款箱。“现在的经济条件还是可以,去年,甜樱桃收入有5万多元。我家也没有什么劳动力,就想多捐点钱为村里的发展作点贡献。”
“50、100、500、1000……”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纷纷解囊集资。参加会议的驻村干部、乡领导、挂帮包单位负责人也积极主动集资。
“此次集资主要通过党员干部、每户村民、种植大户等,目的是为被占地村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修建过程中除了投入大型机具,还会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这是我们村民自己受益的事情,大家都应该出一份力。”村委会主任周志文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村民们看到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家思想统一了,心更齐了。“修路要占用的土地我们家已经预留出来了。通组道路拓宽了,我们群众就满意了。”听说要扩宽通组道路,73岁的李清贵老人早早做好了准备。
以百姓所需为导向,切实做到为民务实。动员会上周达村党员干部、户主代表全票通过拓宽通组道路方案,将以项目资金、村组集资、村民投工投劳三种方式把通组道路拓宽至4米以上。
新闻推荐
■杨超记者刘尚剑郭子琦新修公路、发展养殖、建立集体经济……汶川县下庄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人用智慧的头脑思考,用勤劳的双手耕种,以开放的思想学习适合自身发展的实用技术,并互帮互助交流“致...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