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为了还母亲河一片清澈 13户奶农迁走349头奶牛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6-15 04:08   https://www.yybnet.net/

□王荔 杨海燕兰建春 特约通讯员 洪刚

位于绵阳城北近郊的香社村,是一处靠近绵阳母亲河涪江的普通乡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奶牛村,全村最高峰时有46户奶农共养殖奶牛1000多头。但是,在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污染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给涪江造成巨大环境压力。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奶农们,逐渐转变观念,开始迁牛关圈,积极配合政府的环保政策。目前,当地13户奶农已主动迁走349头奶牛,用实际行动保护了涪江的洁净。

户养十头牛一年修栋楼

涪城区龙门镇香社村是城区涪江上游的一个平坝村落。随着全国奶业蓬勃发展,2000年前后,一些头脑灵活的当地村民开始养殖奶牛,卖牛奶售牛仔,收入很有保障。

曾实是村里最早养奶牛的,几年间就发展成为有名的奶牛专业户。2001年后,村里的养牛事业迎来黄金期,村民们养的奶牛产一头仔卖到5000元,很多买主不等牛仔出世就先交3000元订金。到曾实门口买奶牛的人甚至排起了长队,家里最高峰养殖奶牛达到112头,修了3处圈舍。当时,龙门、青义等镇村子里流传着一句话:“户养十头牛,一年修栋楼。”当地养殖户逐渐增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与养奶牛几乎同步,近郊农业合作社也逐渐发展起来,果蔬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仅香社村邻村小桥村就有近万亩蔬菜基地,有机肥成了香饽饽。看着邻村菜农果农们争相来村里拉粪,奶农们乐呵呵的,带动一方增收致富的曾实也被评为当年的绵阳市劳模。

香社村的荣光在2004年达到顶峰。当年,四川省农村经济工作会召开,香社村成为全省的参观点,香社村奶农们自豪地向全川参会人员分享着养奶牛增收致富的经验。

奶牛大搬家水渠变清了

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进程中,近郊乡镇产业开始转型,商贸、物流等现代产业在城北乡镇孕育,龙门镇果蔬基地面积开始减少,养殖业粪便回收面逐渐“收窄”,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加之全国奶业增长势头逐渐回归理性,利润放缓,很多奶农并不愿花太多钱去处理粪便问题。

奶牛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村里的灌溉沟渠遭了殃,粪便最终流进不远处的涪江。“一走进村口,就会闻到一股很浓的猪牛粪味,刺鼻得很,从3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村子里都臭烘烘的。”6月初,村民韦江对笔者说起那段回忆就皱起了眉头,“村里的一处灌溉沟渠也受到污染,沟里的水浑浊不堪,拖把都没法洗,大家的意见很大。”

一时间,书记信箱、市长热线、市环保局等陆续接到关于当地养殖业粪便污染的反映和投诉,加之由于城北片区居民饮用水取水口的新建,令涪城区和龙门镇政府倍感压力。

奶农们几次被约谈。曾实他们意识到,“环保的暴风雨快要来了。”今年春节刚过,曾实和奶农们又被通知去开会,按照要求,涪江两侧1公里内为禁养区,1—2公里为限养区,香社村首当其冲。会场上,这位曾经的市劳模伤感地站起来,痛苦地说:“我从32岁开始养奶牛到现在52岁,20年就会干这一件事,不养牛了怎么办?”一时间,会场鸦雀无声。

几天后,他们得到消息,涪城区为每头搬家的奶牛补贴1000元,镇上也出资金奖励。有了政策兜底支持,曾实打算干一件思考了多年的事,就是将产业链条延伸,不仅供奶和卖仔,还制奶售奶,将牛奶搬到餐桌上。在外地学习了一圈后,他很快在城区开了几个奶吧,向居民们零售新鲜牛奶,并且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学习技术,制成巴氏杀菌且没有添加剂的酸奶,受到社区居民们的欢迎。

如今,曾实将自己的几十头奶牛牵往远离水源的丘区,生产规模精简,并与几家果蔬合作社签订协议,实现养殖粪便循环利用。虽然奶牛少了,但他尝试在加工和终端市场发力,目前效果还不错。在他的带动下,全村13户奶农已将300多头奶牛迁走。如今,村里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禁养区的关停任务也提前完成。

村民韦江欣喜地告诉笔者,从门口流过的灌溉渠看得到底了,水明显清澈了很多,晚上能听见青蛙叫声。她又像十几年前一样,开始用沟渠里的水拖地甚至洗衣服了。

新闻推荐

阿坝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车强制报废公告

下述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现予以公告。机动车所有人应向机动车回收企业交售机动车,并填写申请表,提交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从报废之日起,机动车仍上道路行驶的,公安机关交...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了还母亲河一片清澈 13户奶农迁走349头奶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