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宜宾文化人 罗正泽:一生醉心国画美

来源:宜宾日报 2017-07-04 01:21   https://www.yybnet.net/

名家档案

罗正泽,1926年生。四川省中山书画院画师,台湾大汉书艺协会顾问,宜宾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宜宾中山诗书画院顾问,宜宾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画作曾获得“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等,作品先后销往国外,多幅佳作载入《四川省中山文化艺术研究会专辑》。

□ 王春艳谢畅

迎着夏日的酷热,走进罗正泽先生家,一眼便看见笔直地坐在客厅椅子上一脸和蔼笑意的老先生,心底的浮躁便一点点地平静下来。先生热情地招呼我们落座,耐心地听我们提问,慢慢地给我们讲他与国画的故事,讲到高兴处,几次站起来去书房找自己的作品手稿给我们看。一室墨香,一室和谐。

少年立志 苦练基本功

少年求学苦熬煎, 年愁学费日愁穿。

单衣赤足堂上课, 学友常笑我寒酸。

一首《忆少年》,是罗正泽对自己少年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小时候,家中姐妹众多,日子过得很是寒酸,但寒酸的生活却并没有影响罗正泽对绘画的热爱。

小学时,教画画的古鹤如老师最初让大家学画茶壶,罗正泽出色的绘画天赋让他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格外抢眼,老师也特别器重他,常常将他的作品放在板报上展出,空了还带着他到田间游历、写生,那时候就是一个画板,一盒块状的粉彩,虽然画出来的作品很粗糙,但小小的罗正泽却由此爱上了绘画。对于罗正泽对绘画的这份兴致,父亲很是欣慰,也给予了莫大的鼓励。中学时,罗正泽正式接触国画,从“梅兰竹菊”开始,勤学苦练基本功,学校里教画画的老先生每次在走廊里作画,罗正泽都会第一个赶去围观,帮老先生拉纸,磨墨,学习老先生作画。

课堂上,老先生精力不好,讲完后布置了作业便离开,罗正泽完成了自己的就帮其他不好学的同学画,家里困难,没钱买纸墨,他便利用帮同学这功夫练练笔,也借机和同学搞好关系,对于这样的一举两得,每次和人说起,他总是忍不住笑。

那会儿,一举办画展,罗正泽都会跑去参观,望着眼前一幅幅大气磅礴的国画作品,罗正泽深受触动,他立志,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将美好生活,将祖国山水跃于纸上。

毕业后,罗正泽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国画教学,后因绘画功力一流,被剧团看中,搞起了专职舞台美术设计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余年,经罗正泽之手的舞台布景,生动、活泼,色彩优美,线条流畅,很受大众喜爱。

傲傲风骨 一心绘国画

除恶当务尽,斩草应除根。

执法需严谨,刀下岂留情?

国泰民安乐,家和万事兴。

这是罗正泽钟馗画作的一首配诗《题钟馗》,折射出了他内心深处对“恶势力”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先生所绘国画,画风简约、质朴、明净,有浓郁的文人画气质。”则是业内人士对罗正泽作品的评价。

罗正泽会的画种不少,但最喜欢的是国画,画得最多的也是国画。“国画不能丢,它是国粹。” 罗正泽老人告诉我们,国画是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符合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且意境深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罗正泽先生的作品多为花鸟画与人物画。在花卉中先生独爱梅花,因为梅花品行高洁,他笔下的花鸟画有一种静谧、淡泊、纯净之美;在动物中他最喜欢画鸡。因为在他看来,鸡是“五德之首”。为此,他曾画了一幅《百鸡图》,画长约8米,宽约50公分;在人物中,他最喜欢钟馗,因为他认为钟馗是正义的化身,应该得到世人的赞美。与其它钟馗画不同,每画完一幅钟馗肖像,他都还要在画旁题一首风趣小诗。

绘画作品都充满了满满正能量,这与老先生的经历分不开。先生早年曾就读于黄埔军校,骨子里便有着一份真切的爱国爱党之情,内心便深藏了一颗奉献社会之心。

不仅在画作中展示自己的气节,在现实中,罗正泽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爱党,奉献社会的信条。

“他常跟我们说要爱国,要爱党。”女儿罗小丹说,父亲经常教育他们,要爱国爱党,要用自己所学奉献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宜宾市艺术家们自发组织义演义卖活动,罗正泽在现场顶着烈日一口气创作国画四幅用于募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历尽风霜仍率真,葆全风骨未沉沦者少之又少,罗正泽先生却是其中一个。

“老先生除了画画还有别的爱好吗?”

“没有,就是喜欢画画。”罗小丹果断回答。她说,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早上很早就起来画画。“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光线不好,那时候用的是15瓦的灯泡,看起都昏黄昏黄的,但爸爸还是坚持作画。”

2014年,罗正泽先生突发脑梗,从医院回来后先生更觉时间不够用,觉得应该抓紧时间再多画点画。“再不多画点,协会喊参展都交不出作品,咋个办?所以我就在还能画得动的时候尽量多画点。”提及此事,先生显然对脑梗一事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自己还能画多久的画。

就这样,从2014年第一次脑梗到去年第二次脑梗的三年间,罗正泽先生又画了近百幅作品。“这样,虽然我从去年起不能画了,但如果喊参展,就还是能拿出作品来。”虽遗憾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作画,但先生仍庆幸之前抓紧时间画了那些画。

真心待人 艺术热爱代代传

罗正泽对国画的热爱和追求艺术的努力,晚辈们看着眼里,记在心里,践行在行动中。在罗正泽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在四川美术学院及宜宾学院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小儿子也从事美术培训工作,就连孙女,现在也是人民路小学的一位美术教师。

“我们家姓罗的都是画画的。”比起自己获得各种奖项和好评,后代们都走上了艺术之路才是罗正泽最大的欣慰和骄傲,因为,艺术细胞在家族的血液中传承了下去并被发扬、创新。

“他常给我们定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鼓励我们不断进步。”罗晓丹说,罗正泽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儿女也比较严格。特别是在画画这件事情上,他不仅自己坚持画,也要求儿女们坚持。“现在我和大姐也退休了,他会经常问我,只要听说我们还在坚持画画,他就很高兴。”

“你去把灯打开,他们看得清楚些。”见我们在本子上记录,罗正泽先生便提醒女儿罗晓丹,让我们能感受到先生对身边人的照顾和细心。

“爸爸就是这样,总是真心对待身边人,细心照顾别人。”罗晓丹告诉我们,她的母亲瘫痪在床7年多,每天都是罗正泽亲自照顾,洗澡,喂饭,一样样事无巨细。“我妈走的时候,身上一个脓包都没有,一点味道也没有,清清爽爽的。这都是我爸爸的功劳。”

现在,91岁高龄的罗正泽,也到了需要照顾的年龄。罗小丹便每天过来陪父亲聊天,带着他到外边转一转,见一见老友,看一看风景。“还能走走,就坚持锻炼,尽量保持健康,尽量少给子女添麻烦。”这是罗正泽现在的想法,好好照顾自己,让家人少点担心。

砚边隙地苦耕挖,

广种藤条不接瓜。

年迈体衰运笔少,

缝缝补补度年华。

采访最后,先生给我们看了这首小诗,说他晚年生活的写照。从其中,我们看到了先生的自谦,更看到了小小的遗憾,他是多么舍不得手中的那支画笔。

新闻推荐

抗洪救灾,有种力量叫信仰

日前,灾情、汛情、险情不断,多地开展应急抢险工作。再危险的地方总有最熟悉的身影,就在24日凌晨,江西修水县6名救灾干部在察看汛情途中,不幸被洪水冲走,3人失联,目前已找到1名干部遗体,其余仍在全力搜救...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宜宾文化人 罗正泽:一生醉心国画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