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川现场介绍作品记者姜斌摄
抗风桐
海岛青松2008年作
金色的梦2015年作
母港2014年作
海天流韵2004年作
蓝色港湾2007年作
蔚蓝的海2013年作
□本报记者刘福文
在庆祝人民海军建军70周年之际,著名军旅画家张明川把军舰、战机、航母“开进”潍坊鲁台会展中心展厅。军舰驰骋,战机轰鸣,海天辽阔,气势恢宏,传统水墨与现代艺术的交融,大海情怀和创作激情的碰撞,展现出张明川军事山水主题创作的大视野、大气势、大境界。
张明川是部队专职画家,多年来,他选择以水兵生活和海军现代化武器装备为创作空间,并从题材、形式语言、表现技巧各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被认为是在军事山水主题性创作中有突破性和创新意识的军旅画家。4月21日,在中国画节·《大海的律动》军事山水主题创作展现场,张明川向记者介绍了他与水墨军旅艺术创作的不解情缘。
从军四十载寄情于蓝海
“我是一名入伍四十多年的老兵了,从军以来,我陆陆续续做过战士、文书、甚至电影放映员、摄影师,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对我今后走上艺术创作道路有很大影响,正是因为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边陲要塞,目睹了边防战士的戎装英姿,见证了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升级,实力愈加强大,才促使我用水墨画笔描绘我们的人民海军,从紧张充实的军队生活中汲取养料,抒发内心对人民军队日益发展壮大的真挚情感。”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张明川向记者介绍道。
他从军的四十年,也正是人民海军飞速发展的四十年。从画大海,画军舰,画航母,画军港,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特别近三十年来发生了质的飞跃。他的创作也始终瞄准部队生活,反映海军风貌,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旋律。为表现大海军、大境界,张明川始终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他创作了一大批尺幅巨大,视觉震撼的精心之作。他说,作为一位海军美术工作者,表现大海军,赞颂大海军,这是时代赋予画家的职责和使命。
今年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在海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张明川把他多年来精心创作的近三十件巨幅军事题材作品在中国画节集中展出亮相。这些均为多年来参加全国全军重大美术展览的代表作品,还有的是获奖作品。这次集中展出他二十多年长期积累的大型创作,高山海岛、水兵战舰、军港航母等等一幅幅反映现代海军生活题材的水墨画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艺术家和观众的驻足观摩。张明川画展以其磅礴的气势,强大的视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本届画节的一个艺术亮点。
纵横云雾间海天一线连
“这幅画名为《海岛青松》,画上的青松笔直挺拔,欣欣向荣,就像在边防哨所执勤的海军战士;这幅《世纪构建》,创作于2001年,曾获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这里面有航母、卫星、飞机、火箭,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是当年我对我们人民海军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这一切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这幅《生死时速》,是2008年汶川地震时所作,表现了一线官兵抗震救灾的紧张感、速度感,怀着艺术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仅用四天就创作完成,推出后也广受好评。”面对展区的代表作品,张明川一一向记者分享创作故事。
张明川的军事山水主题创作,历经近三十年艺术探索与实践,致力于水墨表现的张力扩充和形式创新,秉承中华精神文脉,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旋律,展现大国海军风采,其作品融当代性、学术性、探索性于一炉,也始终被美术界关注。
作为一名部队的专职画家,总是要创作一些与部队生活有关的作品,这应属本分,张明川的这份“本分”不仅“尽”得到位,而且“尽”得精彩,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领域。有着丰富军旅生活体验的他,博采众长,苦心孤诣,把心爱的飞机、大炮、现代化战舰通通搬进了他心怀敬畏的中国山水画中。在这里,一个现代化军事强国的形象经过他的画笔跃然纸上,自此,他成为全国军旅画家中把中国传统水墨画和现代化军事题材完美结合到一起的第一人。
在他的代表作《海天流韵》画面中,最新式的海军航空兵集群凌空布阵,带着光速的感觉穿越云团;透过云层的间隙,海港上密集排列的现代化战舰依稀可见;天空与海洋的气流统统涌向飞机掠往的方向。而在天空下,大海边的漫长海岸线,摩天高楼比肩接踵,壮观而富有立体感,预示着在现代化军队保驾护航下人们生活幸福安康,秩序井然,张明川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极具匠心,将水与墨的黑白两色运用到了极致,机身的大面积留白和淡墨的轻微晕染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流速感。巨幅画面上,天空与海洋、飞机与战舰、高楼与海港融为一体,隐约中,以现代化基调为主旋律的史诗般宏伟、庄严的强军交响乐在耳边回响。
泼墨方寸中真情染画卷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军旅题材也是如此,很多创作都是我个人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充分提炼加工,进行主观抽象的艺术升华,传递出内心丰沛的情感,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的作品可深可浅,不同的欣赏人群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收获和体悟。”谈到自己的艺术理念,张明川向记者介绍道。
张明川说,一个画家突出的个性风格面貌,常常被认为是绘画表现成熟的体现,但这往往又是走向程式化、概念化和艺术生命力衰弱的开始,因为艺术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可能源自对描绘对象的陌生感神秘感的探求,形式语言也是如此。一旦成为固定模式就会僵化,只有不断打破常规,颠覆以往,才能创造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意境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哪怕我创作的纯风景画,细节之处都蕴含有我想要表达的信息与情怀,创作状态放松的时候,把内心复杂的情感寄托于画作之上,无拘无束,真可谓是酣畅淋漓。”张明川对记者说,他的艺术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形式语言,艺术视野和创作空间不断拓展,从高山大海,厚山厚水,群峰巍峨,到冰川雪岭,西部莽原,无不随意抒写,笔墨酣畅,淋漓尽致,诗意盎然。他注重发挥传统笔墨修养和历史文化积淀,追求空灵清旷、俊逸独峭的山水境界,在当代山水画坛标新立异,独具典范。
在创作技法上,张明川把多年的山水画创作的成功经验积累起来,投入到全新的“高科技”军事题材的创作,把山水画创作中笔墨表现的共同元素延展到钢铁材料的表现上,把雪域冰川的造型延伸到硬边、直线、工业产品的机械感上,把山水画中传统的蒙蒙云雾大胆地应用于舰船、飞机与码头上,在继承传统水墨技艺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画法,逐渐形成自己大开大合、大实大虚的创作风格。开拓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推动了山水画创作向现代性的积极转型。
张明川能够在中国军旅画家中拥有今天的地位,不仅仅是他“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的娴熟创作技法,有思想、重创新的创作理念,更是他积极向上,与时代同进步的创作态度,充分体现了一个画家所应有的担当。
张明川表示,潍坊不仅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而且市民也有着看画赏画的传统,艺术品位很高,颇为难得,借助中国画节的平台,也与其他流派名家展出的作品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发现自己不足,感到大有收获。
“潍坊是我的家乡,能够承办中国画节这样的艺术盛会我感到十分骄傲,今年是我带着作品参加画节的第四个年头,潍坊把画节这个品牌办得很响亮,水平很高。艺术作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艺术风貌让人耳目一新。纵览全国,只有潍坊等少数城市有办这类盛会的经验和实力。明年还会携最新作品来潍坊与大家交流。”谈起参加本届中国画节的感受,张明川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超)一直以来,汶川县坚持以学促做、以做践学,注重“四个结合”,不断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