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吴山镇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助残服务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残联工作职能,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上办实事、办好事,在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上下功夫,在鼓舞残疾人意志上用真情,让残疾人朋友有尊严的生活;因意外等多种原因遭遇不幸的残疾人朋友身残志坚,平静淡然,或自强创业,或自力更生,或靠自己的力量,他们与人为善,用感恩的心,不催的意志,给人诸多感动与鼓舞,也让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倍感欣慰。他是带头致富,带动就业的好老板
说起史国海,吴山很多老街坊都说他是一个传奇。史国海是井岗社居委村民,不善言辞但笑容可掬,现在经营一家建材门市部。他曾是镇办企业的工人,下岗后为维持家用,常年奔波做点粮、棉收购买卖。1997年,一场无情的车祸让他失去了右腿,此时正值壮年的他背负着照顾老幼的责任。突发的灾难没有让他屈服,却激发了他奋发自强的斗志。因为身体原因,不便在外奔波,他决定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头脑灵活的他看准了吴山大建设的机遇,准备做建材。但是建材生意投资较大,需要资金,得知他失去右腿,亲朋好友都有些顾虑,不大愿意借钱。这个时候,镇党委、政府没有抛弃他,镇残联向县残联报告,为他争取了一个免费假肢,信用社为其提供了贷款,税务部门对其实施了免税政策,并经常上门随访,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现在他的门市部雇佣了十几位工人,工人们每年可以拿到一万多元的工资。工人们谈起自己的老板,都竖起大拇指说是个厚道人。他是自食其力,技术好的修鞋师傅
郑永海家住蔬菜村,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身瘫痪。吴山镇民政办依据政策,每年给他家发放1800元五保供养金,并协调一家店铺让其做修鞋的生意。在镇内,说起郑师傅,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好”修鞋师傅,修鞋的技术好、人品好、服务的态度好。与郑师傅闲聊,会发现他是一个乐观向上、随和的人,现在郑师傅还带了徒弟。住在附近的邻居说,老郑秉性很好,有时修鞋顾客没零钱,他都会叫顾客把鞋先拿走再说。老郑说,街坊四邻都照顾自己生意,每月收入也有五六百元,足够在小镇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是身残志不残的朝阳
程辰是庙西居委会一位23岁的小伙子,1994年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父母都是以种田为生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妹妹需要抚养,本就拮据的家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更是雪上加霜。镇民政办在得知他的情况下,根据政策让其享受了低保,每月有140元救助金,镇直社居委也不时给予救济和帮助,鼓励程辰振作精神,好好学习。程辰立志学医为病患解除痛苦,刻苦学习,在安徽中医学院学习中医推拿,并取得大专学历。除了刻苦学习,2010年他还参加了合肥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优秀运动员”荣誉。2010年10月,镇残联安排小程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万人就业培训,学习计算机技术,目前小程在镇内帮人维修维护电脑,月收入约千元,过上了平淡而快乐向上的生活。
吴山镇残联的负责人说,做残疾人事业,政府救济和扶持是一个方面,政府和社会给予他们平等机遇而不是“施舍”的关爱对残疾人朋友来说很重要,培养残疾人平等意识更重要。在镇域范围内,有不少朋友很不幸的因为车祸、事故等原因造成身体缺陷,但他们很少怨天尤人。有不少像老史、老郑、小程一样的人们坚强而有尊严的活着,党委、政府和社会对他们一视同仁,让他们拥有“隐形的翅膀”。(童敬芬)
新闻推荐
“今天是我和大鹏最高兴的一天,我们夫妻俩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了!”“七一”这天,付凤、宋大鹏夫妻俩来到岗集镇党委会议室进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付凤的心情格外激动。 今年27岁的付凤,于2007年...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