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再好也没有咱媳妇好。我福好,娶了一位好儿媳,没有这样的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向阎王报到去了!”说道自己的儿媳妇高先梅,今年70多岁的徐成松老人被岁月侵蚀的脸庞绽放出灿烂幸福的笑容。
家住包公镇大孟徐一村村民高先梅,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把孝顺父母、孝敬公婆作为人生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可信赖的好儿媳。
1999年8月,她的公公徐成松因胃病住进安徽省立医院,医生说要做手术,高先梅二话不说,立刻回家四处筹钱,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公公住院期间她就在病床前端水喂药,一日三餐是伺候公公吃完后,自己才就着开水简单吃一下,每天她都要为公公擦洗身子,接屎端尿,从不怕苦嫌脏,毫无怨言,还将公公换下的脏衣服清洗干净,及时更换新衣服。
出院回家疗养,术后病人要勤翻身,她帮助公公翻身,搀扶公公下床活动。孝顺的儿媳妇从集市里买来了鸡,炖好汤送到病床前,躺在病床上的公公几次挣扎都没有坐起来,看到公公吃力的样子,儿媳妇走上前去,给他垫了一个枕头,拿着汤勺一勺一勺给他喂去。每天早上,她煮好面条后,总是第一碗端到公公面前,并侍候他吃饭。到了吃药的时候,则为公公分好了药,给他端来热气腾腾的开水。看到儿媳妇亲自给他喂汤,徐成松老人不止一次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样的好媳妇,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出几个,还是老徐有福呀!”村民们纷纷夸奖高先梅,可是她总说:“公公从小将自己的丈夫一点点拉扯大也不容易,平时还帮我照顾幼小的孩子,现在公公生病了,照顾公公天经地义。”这就是高先梅,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她用这最质朴最无华的语言诠释出人间大爱。
(徐先建 黄燕飞 本刊记者 李丽娟)
新闻推荐
三千平方米三甲医院将现撮镇撮镇镇新型城镇化初见成效荣获“安徽十佳宜居宜业乡镇”称号
○撮镇幸福家园拆迁恢复楼 ○居民办理社保 近年来,撮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明晰定位,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12月撮镇荣获“安徽...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