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宣扬 本刊记者 李丽娟
“临八百里巢湖之滨,居滨湖大城市之中”,撮镇镇作为合肥1331城市组团的核心组成部分,西接合肥瑶海区,南临巢湖之滨,北与县城毗邻,是合肥融入长三角、对接皖江城市带的战略桥头堡,环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更是位于“大合肥”的中心腹地。该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紧围绕“推进产城一体发展,建设生态幸福撮镇”的基本思路,抓发展、抓建设、抓统筹、抓和谐,取得多方面的突破和成绩,各项经济指标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县。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该镇境内三级航道南淝河、店埠河黄金岸线绵延数十公里,航结巢湖、通江达海,已建、在建码头3个,年吞吐量1500万吨;淮南复线、沪汉蓉高铁、京福高铁、宁西铁路、阜合杭客专等5条铁路汇集于此,合宁高速、合马路、店忠路横穿全镇,裕溪路高架、新桥国际机场近在咫尺。该镇已成为合肥周边唯一可组建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撮镇的任何地方,5分钟内都可以到达绕城高速,交通非常便捷”。
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该镇先后跻身全国重点镇、合肥科学发展先进镇、合肥市“十强十快”乡镇等行列,镇辖区现有各类企业单位11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服务业企业459家,已初步形成机械制造、建材加工、农副产品等三大产业集群。去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1.0495亿元,增长4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0879亿元,增长2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4.55亿元,增长47.72%;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呈逐年递增趋势。
大建设提升承载力
按照基础设施与合肥主城区等高对接、产业合理布局、集聚集群发展的要求,该镇规划建设了占地55平方公里的安徽商贸物流开发区。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全力推进区内道路、水电管网、土地整合、河道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开发区吸纳和集聚各类生产要素的承载力。目前,东风大道等四条道路于2012年竣工通车,以BT方式筹措资金,开工建设了共青路等七条道路。裕溪路和西部片区、中部片区路网已完成设计,其中东华路等十一条道路已全面展开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将近尾声。店埠河西侧调水工程、镇东减洪沟改造工程、镇南减洪沟综合治理工程、旭光十八涧生态修复工程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镇域内其他几条主要河道也已全面开展规划设计和整治工作。
大项目提升硬实力
该镇全力推进和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充分利用各大专业市场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目前,合肥裕隆农机工程机械大市场、华东国际建材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永辉城市生活广场暨华东物流园一期部分已投入运营;中国中部小商品博览城(浙商城)、安徽通宇制罐、宣酒集团、基鼎管桩项目等一批工业、商贸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普洛斯物流园项目、中通速递、申通快递、腾辉物流园项目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正在建设。拟建的重点项目有:宁波兴诺工业原材料市场项目、宇培物流园项目、安徽迅捷综合物流园等。该镇招商部门负责人说,“我们将始终坚持‘服务为先,企业至上\’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正在与艾美特、三一重工、中国一重等集团密切接触洽谈,希望他们落户撮镇”。
优化空间布局
以合宁高速公路、店埠河为界,该镇将整个发展空间划分为西部单元、中部单元、东部单元三个板块。西部单元位于绕城高速以西,以大型连锁企业和商业综合体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中部单元位于绕城高速以东、店埠河以西,以原龙塘工业集聚区为基础,力促物流产业升级,打造综合物流园区;东部单元位于店埠河以东,含撮镇镇老镇区和原撮镇工业集聚区,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仓储物流园。在重点发展产业方面,撮镇规划部门负责人说,将按照“提升制造、拓展服务”的发展思路,以打造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为抓手,形成以现代物流产业为核心、以现代制造业和都市(生态)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最后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开发区宜居宜业的产城一体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三千平方米三甲医院将现撮镇撮镇镇新型城镇化初见成效荣获“安徽十佳宜居宜业乡镇”称号
○撮镇幸福家园拆迁恢复楼 ○居民办理社保 近年来,撮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明晰定位,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12月撮镇荣获“安徽...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