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养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而近年来的土地流传建设现代农业,着实催生了大众创业的种子。
众兴乡自2011年实行大规模土地流转以来,在原有32820亩耕地基础上,已流转土地2116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涉及农户5500户。重点流转的范岗村、霞光村、华光社区等,已流转全部耕地的80%,在流转后的土地中,园林绿化面积15743亩,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森林乡镇称号,余下的土地用于设施栽培、粮食种植以及水产养殖。土地流转到新的经营者手中后,经过统筹规划、整合平整、建造园林,提高了生态植被的含金量,让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更加富裕美丽。许多园林成了旅游观光景点。范岗村、华光社区所建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引种珍稀苗木60多个品种。其中彩叶树木占60%,所营造的众兴水库涵养林5000亩,建立起候鸟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土地流转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村里的留守老人适合在园林工作,中青年劳力必须重新创业。因为原先的土地流转后让新经营者经营,原有人员如不从事新创业,就得在农村待业。土地流转对农村中多余劳动力里来说,是异曲同工。现在农村中,多数农户由以往的售粮户变为买粮户,家中吃粮靠买,这就催生了大众创业。
土地流转80%以上的大高村,农户中的小微企业应运而生。村民柴仁才自筹资金,购置小型机械,加工生产建筑业中的建材配件,解决了家庭以及左邻右舍的多余劳动力,实现了家庭小康,带动了邻居致富。村民柴仁传招聘劳力,开办耗能少、无污染的小微建材厂,以生产园林建设中的渗水砖,树石、路牙等建材,年收入50万元,他还在众兴村、华光村联户建厂,助推全乡大众创业。霞光村也是土地流转达80%的村子,村民韩勇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自筹资金,将村子里园林建设后的零散土地转包过来,办家庭农场,从事专业化农副生产。今年春种植的200亩玉米收脱登场,300亩晚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家庭还发展养羊业,建设水面养鱼,走“以副促农”、“以农养副”之路,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让家庭农场越办越兴旺。永安村残疾村民许文俊,异地来到离家20华里的谢岗村,在退耕还林的林地里创办“众志畜禽养殖合作社”,专业化、规模化饲养本合肥地区的铁爪土鸡,他以坚强的毅力,拄着拐杖和自己的妻子、长子一起动手,在林地里拉网圈地100多亩,建起标准化鸡舍3000平方米、年饲养出售土鸡3万多只,土鸡蛋5万枚,堪称绿色食品。他不仅自己圆了创业梦,还帮扶周边残疾人就业、创业。他的“众志畜禽养殖合作社”受到县、市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彰显了残疾人自尊、自爱、自理、自强的人生价值。
(郑圣祥 本刊记者 李丽娟 文/图)
新闻推荐
全面融合承接辐射全力打造安徽第一强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撮镇镇
○耿延强(左一)、孙良鸿(右一)、盛开(中)在撮镇镇调研 12月16日上午,县委书记耿延强,县委副书记、县长孙良鸿,县委副书记盛开在县委常委、撮镇镇党委书记吴立新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