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农民文化广场上演
○农民文化广场
○新农村全景
○社区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
○生活污水净化建设
○美丽乡村——山头村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宁静干净。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一会落在电线杆上,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会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鸣啭枝头,一会在空中飞来飞去,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一幅秀美乡村画卷,镌刻在美丽的分水岭上。
陈集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自2008年开始谋划,2009年立项,2010年开始实施,先后分七期建设,涉及陈集、竹滩、前后张、山头4个社区,23个自然村,拆迁安置农户1150户,向镇区集中人口4500人,总投资1.7个亿,其中项目资金1.1亿,群众集资6000万,项目新增耕地1680亩。陈集新农村2013年11月份入选《锦绣江淮好家园——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50例》一书。2015年建设山头美好乡村254户,总投资266万元,已于2015年年底全部完工。2016年贺周新农村规划84户,总投资1650万元,计划6月份开标。
该镇在美丽乡村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生态环境优美、乡风人文和美、群众生活甜美”总体目标,广泛实施“环境整治、人口聚集、产业支撑、文化养育、服务提升”五大工程,同时结合我镇实际,循序推进,通过“三结合”,实现“三集中”,努力打造“陈集模式”,即将新农村建设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引导人口向中心村集中;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整合资源向中心村集中;新农村建设与组织发展相结合,推动服务向中心村集中。陈集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与认可。
文化乐园惠农民。该镇建设陈东湖面积近70亩,在湖四周栽种1000余棵杨柳树,微风拂过,柳枝飘扬,碧波粼粼。农民文化广场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是群众文化生活的聚集地,每逢晴朗夜晚,周边群众在此歌舞健身,场面十分热闹。农民体育健身场总占地500多平方米,摆设有各种健身器材,是群众晨练的一处好场所。农民公园位于文化广场与体育健身场之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种植多种名木花卉1000余棵,并建设文化长廊,使群众锻炼有去处,求知有阵地,娱乐有场所。每年三四月份全民文化月在这里隆重上演,政府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老百姓身边,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聚集在此享受一场“文化盛宴”。
基础设施配套俱兴。过去,道路是“水泥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道路两旁没有路灯,人们只能用手电筒来照明,现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道路宽广,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每到晚上,路灯绽放出花一样的光,那光温暖又明亮,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乡村静夜图。
文明新风扑面来。该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三线三边”环境专项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紧密结合,在村规民约制定、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中体现文明风尚,延伸宣传内涵,丰富文明载体,制作镇村农村精神文明宣传栏10个,打造“三线三边”文明创建一条街,其中有灯杆广告牌100余个,大型墙体宣传画2幅,宣传牌20余个,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局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今漫步陈集的大街小巷,出入特色的农民文化广场,目睹鳞次栉比的新农村房屋,行驶在四通八达的道路,都让人们不约而同地感叹:“这就是我们别具特色的幸福小镇,是美丽乡村让我们乐享这好生活啊。”
徐金秀本刊记者王凤莲文/图
新闻推荐
发展文化产业,借以推动全镇经济加快发展,是2016年古城镇党委政府落实县“十三五”规划的重头戏之一。古城镇依托区位优势,把“旅游强镇,产业带动,文化惠民”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系统...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