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城
“蚌埠是好人之城,李玉兰、余瑞青等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我树立了榜样,启发我、引导我、激励我投身公益。 ”刚刚荣登今年7月“中国好人榜”的蚌埠日报社记者张建平这样说。
作为一名记者,碰到采访中一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张建平经常伸出援助之手,“每一次接触,都让我心灵受到一次撞击,也激发了我将慈善进行到底的决心。 ”
面对妻子早早过世、女儿瘫痪在床、自己腿有残疾,既要打工谋生又要照顾女儿的蚌埠市民韩志根,张建平在采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就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面对儿童福利院临时安置点30多位孤残儿童渴望关爱的眼神,深受震撼的张建平就连续多年联系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前去慰问。
2010年12月在蚌埠举行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令张建平深受教育。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更多。如果能创造一个平台,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汇聚更多的爱心力量。 ”基于这样的想法,张建平创办了安徽省第一家助学主题公益网站——蚌埠慈善助学网,并把低保户多、船民多、留守儿童多的原纬四街道新船塘社区作为首个助学点。在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长年坚持助学活动。
蚌埠慈善助学网自2011年3月12日首次开展活动以来,定期开展助学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游公园,看电影,学摄影,做手工,诵读经典,学习礼仪……志愿者们不仅给孩子辅导功课,还带着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助学活动的科普、娱乐、劳动和教育功能。网站开通后,张建平还定期组织多项帮扶活动,为困难孩子们捐衣捐款、赠送学习用品。
好人吸引好人,爱心传递爱心。在张建平的影响和带动下,“淮河娃娃”爱心基金、阳光爱心协会等公益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纷纷加入爱心助学队伍。近年来,张建平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累计捐款捐物近30万元,惠及困难家庭儿童1000多人。
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群体,以深刻感人的道德力量改变了张建平的精神世界,也让他把对工作同样的热情倾注到社会服务工作上,彰显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良知。 “在助学活动中、在慈善帮扶中,感受真情、传递快乐、分享幸福、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让我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张建平说,他愿意一辈子做好事。
新闻推荐
安徽省综合施策推动企业降成本力争三年内降低企业成本5%至8%
力争三年内降低企业成本5%至8%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