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起大学新生接连因通讯诈骗被骗光学费发生悲剧事件发生后,多起通讯信息诈骗案接连被曝光,一时间,社会对通讯信息诈骗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让通讯信息诈骗无处遁形,9月27日,安徽省法学会、安徽法制报社联手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举行了“通讯信息诈骗防范与责任”专题座谈会,共同为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把脉并寻方问药。
案件递增每年近三成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1015年5年间,通讯信息诈骗案年均增长率高达50%以上。仅2015年一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发案59万起,涉案金额222亿元。
据省公安厅刑警总队办案指导科科长刘钢介绍,我国通讯信息诈骗案件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快速增长。去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此类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了32.5%。其中安徽省去年共发生此类案件2.7万余起,造成经济损失6.5亿元。2013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000余起。“很多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被骗,甚至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有的企业资金被骗,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引发群体事件。 ”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亚林也用数字佐证了当前通讯信息诈骗的猖獗。“当下,通讯信息诈骗的现状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今年截止到现在,我所已经代理了关于通讯信息诈骗以及伪基站的案例达到20多起。 ”
通讯信息诈骗分子之所以屡屡得手,与其“日新月异”的诈骗手法有着直接关系,但其本质却只有三类,馅饼类、亲情类和震撼类。馅饼类是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以中奖、退税、预测股市等名义,引诱事主汇款转账;亲情类是利用人们为亲人好友担心的焦急心理,欺骗事主汇款转账;震撼类是利用人们遭遇意外打击后的大脑短暂空白,操控事主汇款转账。从具体手法来说,如今犯罪分子已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到网络改号、盗取QQ或微信号,同时还有假冒领导、谎称亲戚朋友出车祸、嫖娼被抓、冒充公检法机关等形式。为增加诈骗的“成功率”,犯罪分子紧盯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局。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从诈骗分子自身组织结构来看,已逐步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向“组团式忽悠”转变,同时由过去的松散型、游击型组织结构关系向专业化、公司化犯罪运作方式发展。如今,通讯信息诈骗团伙往往通过成立公司、招聘人员进行分工协作实施,将诈骗过程细分为购买设备、拨打电话(群发短信)、假冒身份虚构事实、骗取钱款、转账取款等不同行为过程,并由不同的人分别实施。
个人信息泄露乃源头
通讯信息诈骗分子为何能够如此疯狂?诸多专家分析,公民个人信息的随意泄露是通讯信息诈骗猖獗的“源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买房、购车、参加学习等,生活中,任何一个行为都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来源。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法律事务部经理助理章金来则明确提出,通讯信息诈骗这么猖獗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这是“初始的一公里”;随着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得越来越多,犯罪分子诈骗的对象也从原来的漫无目的出现,发展到获取被害人的身份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精准诈骗?都是源于个人信息的泄露。 ”
省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李革明在分析通讯信息诈骗猖獗的原因时,同样提及了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通讯信息诈骗由过去的‘撒网钓鱼\’转变为‘精准\’,从过去的不特定人群获取作案对象转变为从特定人群中选取作案对象,主要原因系公民个人信息因多种方式非法泄露后,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活动提供了机会和方便。 ”
除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外,通讯信息诈骗技术与设备简单、易学也是之所以能够猖獗的重要原因。犯罪分子用于实施诈骗的犯罪工具如通讯设备等易购易得,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尤其是网络已成为“伪基站”设备推销购买、交流学习的高危区,即使只有普通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只要稍有使用网络的经验,就能很容易从网上购买到设备并学会操作方法。在这些技术与设备简单、易学的基础之上,通讯信息诈骗同时又利用了“改号软件”等高科技手段。“不法分子非法使用网络技术手段恶意篡改主叫方来电号码,已超出了用户与通讯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时的技术条件与安全预期。如果要求作为被叫方的运营商在第一时间无法识别是否虚假主叫号码的情况下进行拦截,则会影响实时通话之通讯目的的实现。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主管何炜说。
重拳治理已初见成效
今年5月,安徽省成立了专门的反电信诈骗中心。据悉,自成立至今年8月,反电信诈骗中心已发送预警短信2万多条,落地查找被害人8000余人,冻结涉案账户6000余个,成功劝阻拦截8000余起诈骗案件发生,避免群众经济损失1.5亿余元。通过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作出预警研判,公安机关随即通过群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的形式通知群众做好防范。此外,全省各地110如接到群众关于通讯信息诈骗报警,可在10分钟由警方通知银行止付。经统计,全省此类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了近20%,为群众挽回损失同比上升了57.6%。
在应对通讯信息诈骗方面,中国电信安徽公司近两年来也屡出新策。首先,加大了网内和网间虚假主叫发现与拦截力度,截至目前共拦截网间和网内虚假主叫号码呼叫量4500万次。建设电话防欺诈语音提示系统,有效防范通讯信息诈骗行为。并在全国开发了语音专线主叫鉴权管理系统,确保固话不能随意改号。
取证、管辖、移送三难成打击瓶颈
取证难、管辖难、移送难及法律适用问题,成打击通讯信息诈骗难题。各部门应实行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形成互通机制和打击合力。
“我们花费大量精力侦破一起电信案,有时送到检察院却因管辖权不接收。 ”刘钢说。因通讯信息诈骗的犯罪特点多变,使得公安机关的整体打击处于被动状态。通讯诈骗犯罪属于非接触犯罪,智能化科技化水平高,呈现出跨区域跨国性犯罪,公安机关破案成本非常高,侦破难度非常大。公安机关花费很大气力,破解了一起案件,却往往因管辖问题、无法移送,很大程度上导致警方打击电诈案积极性的受挫。
对此,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杜薇感同身受。她说,公诉机关更多的是以审判管辖为主来提起公诉,因而对管辖地就有不同的理解,造成司法实务中法律适用的困难。 ”杜薇还同时表示,通讯信息诈骗被害人众多,且被害人往往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使得部分被害人陈述很难获取,这也给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带来一定影响。 ”
对通讯信息诈骗中的“取证难”,李革明分析说,诈骗短信内容多样多变,包括系统维护、密码升级、购车退税、电话欠费、信用卡消费等,与真实短信、广告短信、垃圾短信较难区别,仅依靠一般人的常识较难辨别,必须强化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建立执法信息共享互通机制,完善跨地区警情及时通报机制,形成打击合力。
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刑法学博士陈吉双,认为法律在这方面存在“滞后性”。
安徽大学副教授、刑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行江认为,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通讯信息诈骗人员分工非常明确,有专门打电话的、专门取钱的,公安机关想要证明他们之间有联络是很难的。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来看,法律将通讯信息诈骗归属于传统诈骗类型,是认为诈骗的表现手段和方式与传统不同而已,因而没有在量刑方面有所加重或者减轻情节,也没有专门的法条规定此罪。
立法和技术多举措遏制源头犯罪
立法滞后是打击通讯诈骗的第一大阻碍。众多专家认为“应从立法层面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从源头上遏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
王亚林认为,针对时下通讯信息诈骗的高发,“两高”应当结合司法实践,就“何为个人信息”和“何为情节严重”等问题做出界定,以利定罪量刑。
何炜认为,虽然侵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已入刑,但什么样的信息属于公民个人信息,目前没有权威解释,不利于打击通讯信息诈骗。
陈吉双从刑法典角度进行了分析,其认为在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方面,刑法典应该考虑做出改变,从立法上对此犯罪进行规定,并加强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准确把握,针对通讯信息诈骗对象的多数性和不特定性,对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等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即使诈骗得逞的数额没有达到较大的标准,也应当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追究诈骗未遂的刑事责任,不能因为诈骗分子没有得逞而不作为刑事案件,甚至也不作为治安案件立案处理,以致在某种程度上放任犯罪行为的发生。
针对通讯信息诈骗案中,诈骗人员通过远程遥控被害人等科技手段来进行诈骗活动的现状,诸多专家们提出“争取用技术攻克技术犯罪,源头上切断”。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纪检组长赵和旭、该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经理张建、主管何炜等回答了专家们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中的有关通讯技术问题,并表示公司将强化建设技术手段,目前已建设了语音专线主叫鉴权管理系统和不良语音信息监测拦截系统,今年以来拦截虚假主叫号码呼叫量4236万次。开发了电话防欺诈语音提示系统,对44728个电话用户进行了防欺诈提示,有效地防范了通讯信息诈骗行为。
他们建议:“如果对于陌生账号转账,银行可以设置相应的预警机制,紧急止付、快速冻结或者是延缓到账时间,就可以有效降低诈骗成功率。 ”
“六部委”杀手锏以终结诈骗
通讯信息诈骗,已成人们心头之痛。凡有手机者,无不深受其害。针对通讯信息诈骗犯罪,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发布《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诸多举措,直指诈骗根源。许多网友在细读《通告》内容后,纷纷点赞,称这是有史以来,针对电诈违法犯罪活动,发出的最严厉政府通告,没有之一。下猛药、精准打、强防范、除公害,正如本报联手省法学会、中国电信安徽公司专题共商 “通讯信息诈骗防范与责任”一样,所有的指向——为终结诈骗。
《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精要
1、自首从宽:凡通讯信息电信网络诈骗者,在今年10月31日前,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在此日期后,拒不投案自首的,将依法从重惩处。
2、坚决拔钉:公安机关要主动出击,检法机关快捕快审。
3、加速实名:今年10月31日前,实名制用户达96%,今年12月31日前,实行100%用户实名制。未完成实名登记的用户,一律予以停机;新用户开户,必须联网核实并拍照。
4、规范电企:电信企业要立即清理“一证多号”,同一证件在同一电企号码不得超过5个,阻断改号软件的发布、搜索、销售和转播,严格规范主叫号传送,全面实施主叫鉴权,违规网络电话运营商代理一律取缔,违规移动转售企业取消资质。
5、清理账户:同一人在同一银行开户不超过4个,并对在银行开设几类账户和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或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等行为,做了具体限定。
6、严保个信:坚决打击泄露、买卖个人信息行为,一经发现,相关网站账号立即依法关停,并追究刑事责任。
7、监管问责:各电信企业、银行、支付机构和银联,不落实职责,导致被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依法追责;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严肃问责。各机构对通讯信息网络诈骗重视不够的,坚决依法实行综治“一票否决”,并追责。
8、加强宣传:各地各部门要运用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通讯信息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提示,普及法律知识,提供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9、举报有奖:对在打击通讯信息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予以重奖。
新闻推荐
分公司拟对铜陵市众城永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债权进行处置。截止2016年9月30日,该债权总额为2356.18万元。债务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该债权以房产和土地设置
资产处置公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拟对铜陵市众城永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债权进行处置。截止2016年9月30日,该债权总额为2356.18万元。债务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该债权以房...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