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团聚,出行消遣黄金周,是“金九银十”期间的民生主旨。
然而,那些没有拿到工资,或没结到工程款的人难免伤感失落。幸运的是,曾经的欠薪囧境并未在今年中秋节期间上演。近日,记者走访了市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
“不敢欠”:责任环环相扣,欠薪必受追究
“目前为止,没有接到重大工资拖欠案件,而近年来的工资拖欠投诉也逐渐减少。”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负责人赵强军表示,房地产建设趋于理性,用工企业管理规范,民生政策陆续出台,让今年“两节”期间工资拖欠出现良好“拐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将民工工资清欠列入民生保障范畴。
“没有漏洞可钻,自然没人敢欠工人工资,那可都是急着回家团聚的血汗钱。”据建筑企业会计王景介绍,如今对工资支付的责任主体明确得十分具体,想在企业与工人之间揩油的包工头已没有生存空间,市劳动监察部门细化落实企业工资支付和清偿主体责任,其中工程建设单位对所发包工程项目的民工工资支付负监管责任,直接监督中间承包商工资支付情况,“若此级监管失位,劳动监察部门会立马追究企业责任。”
据了解,宣城市各级政府目前已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自针对本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总责,将工资清欠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具体落实所属的清欠任务,建立政府负责人牵头,人社、住建、公安、信访等部门通力合作的联动工作机制,旨在将欠薪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能欠”:企业自我完善,重在程序规范
“本地企业的成熟与规范,才是工资拖欠案件减少的关键。”据赵强军介绍,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动态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支付,比事后处罚更为重要,让那些有意拖欠民工工资或挪作他用的承包商,没有暗箱操作的余地。
据了解,近年来,针对规范企业用工管理的效果良好。其中,各类企业必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明确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等内容。推进实名制管理,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用工及其工资发放情况。此外,施工企业要在施工现场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明示劳动用工相关法规、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明细的支付程序,让用工方无法拖欠。”据王景介绍,目前的工资保证金制度,正逐渐从工程建设领域,逐步覆盖到劳动密集型产业、餐饮服务业等易发拖欠工资问题的行业,只要企业有规范支付的行为,就有被提高保证金的可能。同时还要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将应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专款专用,且全面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因此,开户银行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流向不明,就会第一时间向管理部门动态反馈。
“不想欠”:征信记录欠薪,信誉护航民生
“‘两节\’前夕,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督察行动,重点盯防那些信誉不佳的企业。”据市人社局劳动监察支队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只要发生过欠薪投诉的企业,都被人社部门的征信档案所记录,而且目前已将部分情节严重的企业,在宣城市人社部门、住建部门以及安徽省人社厅的官网“黑名单”中公示。
据了解,全省劳动用工领域信用体系正在加快建设,主要包括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实行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将企业拖欠工资等违法信息分别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住房城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诚信信息平台,以及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同时,针对已进入失信监管重点范围的企业或单位,将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布,并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予以全面限制,形成欠薪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格局,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
新闻推荐
对于关心着高考考生的家长们来说,每一次事关高考的政策变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省教育厅近日公布了安徽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引起最大关注的是关于2021年起安徽省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内容。政策:高...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