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新生遭遇电信诈骗怎么办?大学恋爱不顺,情感纠纷如何理性安置?求职实习怎样避免利益受侵害?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新生,带着一连串问题,在安徽法制报公益普法故事会的现场,通过记者的生动故事和以案说法,一一得到解答。
继本报“校园公益普法故事会”合肥38中首讲火热之后,10月19日下午,本报“公益普法故事会”校园行第二站走进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为该校大一200余名新生开启入校法治教育第一课。“我们希望通过一线记者的采访亲历,带给大家生动的普法故事,并通过以案释法的教育,让大家树立起法治信仰,汇聚法治能量,学法知法守法尊法,感受法治魅力。 ”在本报高级编辑张燕简短的开场白后,本报记者唐欢以《学生时代不得不说的法律三部曲》为题,开启了故事会序幕。
基于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的期待和未来生活的懵懂,记者选取学生时期的三个重要时段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结合现实中的采访经历和案件当事人的故事,针对新生入校时极易遭遇的电信诈骗,大学生感情纠葛的处理以及面对实习、兼职、求职陷阱,如何维权等问题,结合社会背景,一一对应地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由于所有案例都来自记者的一线采访或者时下的热点新闻,因而生动、真实、可信,尤其在谈及学生因不理性处理情感问题导致极端暴力事件时,现场不时引发同学的一片感叹。当记者在详细分析求职陷阱的法律问题时,很多同学开始小声交流,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记者的讲述恰恰是他们在现实中遭遇的写照。
故事会现场,很多同学积极呼应,与记者热烈互动。尤其对于实习兼职时遭遇权利受损的经历,同学们有着切身的体会,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我开始尝试寻找日常兼职工作,但是面试单位要求我提前缴纳押金、体检费之类,违法吗?”“我做了一段时间电话销售的兼职,如果我觉得销售产品可能违法,我该怎么做? ”“今年暑期,我在兼职时,遭遇老板克扣半个月工资,由于没有合同,这些工资没能讨到,老板还威胁我。该怎么办?”“首先保留证据,据理力争……若发生冲突,及时报警……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知同学们是否明白了。 ”“下次再遇到,我就知道怎么做了。谢谢记者姐姐”。提问的同学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一个多小时的故事会,很快就结束了。但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在故事会结束后,还依然围在本报采编人员身边,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经历,寻求帮助。“我就是在开学初被骗了钱,到现在没要回来,刚才举手提问,被其他同学抢先了。 ”“我准备找兼职,听了你们的讲座,更清楚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点法律知识,真的很重要。 ”不少同学还拿出手机,记下本报采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示以后要经常向本报采编人员请教。“校园普法公益故事会,带着生动的法律故事,丰富的法律知识,传播法治观念,为学生们送上了一份丰富的法治大餐。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蒋成义和团委徐李莉老师高度评价道。 ·闻晓唐 殷志强·
新闻推荐
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律所应单独建立党组织安徽省出台意见进一步加强律师行业党建
日前,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工委和省司法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全省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意见要求,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凡有3名以...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